支線機場建設要重視三大問題
支線機場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重視和發展支線航場,是世界民航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國實施民航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支線機場的建設也迎來了“春天”。
促進支線機場發展可以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一方面,促進支線機場發展可以完善支線航線網絡,提高航空運輸通達能力,滿足全國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經濟建設、對外開放和民眾出行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占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航空運輸網絡的發展,離不開支線機場的發展。支線機場能向干線航線輸送客貨源,依托樞紐航線網絡創造出更大的整體社會效益。
雖然推動支線機場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但由于支線機場存在著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維護成本高等特點,國內很多支線機場均是虧損狀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支線機場的運量不足,有待進一步提升。由于經濟收入、票價、航線網絡等因素,很多支線機場所在地的社會公眾在出行時,并不將乘坐航班出行當做首選。另一方面,支線機場的建設、設施更新換代、日常運行等方面的成本較大,給支線機場的運營帶來較大壓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航空業視作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大力新建、擴建、改建機場,并將建設重點放在支線機場。在大規模的建設中,有關支線機場的布局、設計規模、功能定位等問題應得到充分的重視。
首先,要明確支線機場的定位。支線機場既具備公共基礎設施基因,也是具備自我造血功能的企業。如果單純強調支線機場的收益性而不強調公益性,那么很多支線機場將難以生存和發展。因此,支線機場要生存發展,必須強調其公益性定位。社會各界在對支線機場進行價值衡量時,應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地方交通便利裕度、促進當地就業等角度來評估。
其次,要保持合理的建設規模。支線機場的建設應結合國情,在明確功能和保障能力要求的前提下,避免出現超出本地需求和財力的建設情況。在建設規模上,支線機場應適當控制規模,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的特點,對擬建機場的性質、功能、航空運輸市場潛力、航線航班的組織安排等充分考慮,力爭在機場遠期社會效益與近期經濟效益,當地經濟規模和市場規模之間,找到平衡點,讓建成后的支線機場步入正常運營的軌道。
最后,要加強樞紐機場的帶動作用。航空運輸是一個整體系統,無論機場大小,都是航線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大、中、小機場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中國航空市場的需求遠未達到飽和的狀態,而北上廣等樞紐機場的資源保障能力卻已基本達到極限,這就為眾多支線機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統籌協調區域內的干支線機場發展,構建以區域干線機場為樞紐的航線網絡,銜接區域內支線機場,加強樞紐機場的集疏運系統規劃,發揮支線機場的集聚、疏導客源的作用,依托大機場,帶動小機場,充分發揮機場集群效應,形成良性互動,實現支線機場之間錯位競爭或整合,明確支線機場戰略側重點,最終實現區域內機場的互補共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