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攜程們”買機票,到底有多少風險?
最近,在攜程買到“問題機票”造成一時不能登機的新聞傳遍了網絡媒體,各大媒體也不斷曝光機票代理的各種不規范票。一時間,弄得人人自危,認為網上買機票隨時會踩到坑。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和一些客戶,分析了機票行業,評估了包括攜程和其他機票網絡平臺的購票服務風險,認為過分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現在主要的機票購買渠道有四類,一是像攜程這樣的OTA,二是去哪兒和去啊這樣的購票平臺,三是傳統票臺,四是官網直銷。
一般來說,只有當客人指定要乘坐某個航空公司的航班時才會去官網購票,而傳統票臺不能提供互聯網服務,很不方便,所以大部分的客人都會選擇前兩種。
攜程這樣的OTA,大量是自營機票,一般來說票價比較高,也比較有保障,另外攜程作為交易主體必須承擔所有的購票服務和責任。相比較,去哪兒和去啊這樣的平臺,則主要銷售第三方票臺提供相對更便宜的機票(去哪兒只賣少量的航空公司直銷機票,所以最近去哪兒和航空公司旗艦店的糾紛,對其影響不大),所提供的服務比較少。
由于近幾年行業內價格戰日益激烈,顯然攜程迫于競爭壓力,也開始賣第三方票臺的機票,這次出現問題,是第三方票臺把積分兌換的機票賣給了客人(淘寶上有很多航空公司的里程積分可供倒賣)。近期的風波,是攜程做了機票平臺以后,對供應商監管不力,處罰力度不夠,所釀成的惡果。所以這次曝光,對攜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其實,攜程完全可以大幅度削減平臺機票,回歸以自營票為主的業務。因為攜程作為旅行行業的第一品牌,如果服務出現問題,付出的代價遠大于追求一點價格優勢所帶來的好處。攜程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開始推出了保障出行和退一賠三的政策。客人萬一碰到了違規機票導致無法出行的情況,立刻可以讓攜程再出一張機票,并獲得三倍機票款作為賠償。這樣一來,攜程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面臨“賺入3%代理費,卻要付出 400%處理成本”的代價。攜程給出了這么一個遠高于行業標準的賠償,必然要嚴查并杜絕類似的供應商違規問題,否則攜程就虧大了。這也是為什么攜程說要對系統無法自動識別票號的機票實行100%人工核驗,來把原來萬分之二的差錯率降到更低。
消費者在其他平臺訂機票,有沒有同樣風險呢?攜程作為行業巨頭,都必須通過整改,用人工甄別的方法,來排查第三方票臺的問題票,那么,其他平臺肯定也會有類似問題,只不過這次攜程被曝光了。但是相信,經過此次攜程機票事件,業內其他平臺也會引以為戒,積極采取措施讓服務更加規范化,從而推動整體行業的健康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歐洲航空市場能否盛況再現?
- 下一篇:差異化航空服務的基礎是旅客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