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航空服務的基礎是旅客的共同利益
近日,有旅客在網上發帖,對某航空公司為全部旅客提供清真餐提出異議。盡管尚未看到航空公司對此進行回應,但筆者認為,航空公司此舉并無不妥。旅客之所以質疑,是沒意識到航空服務還有公共屬性。
大多數情況下,旅客與民航發生不愉快的小摩擦,都可以歸結到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了沖突。無論是旅客攜帶違規物品被沒收,還是旅客在起飛降落階段不調直座椅,不少旅客簡單地認為,自己付了錢,就應該享受到更多的服務,為什么還得遵守民航的規定。這個邏輯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但仔細一想,這個邏輯是存在漏洞的。航空服務雖然要旅客支付費用,但是它歸根到底是一種交通工具,是具有公共屬性的。
既然航空服務具有公共屬性,那么,公共利益就應該高于一切。航空運輸服務是有償服務,但有償服務和私人服務是兩回事,民航提供的是有償的公共服務,就必須考慮到旅客的共同利益。要保障旅客的共同利益,就必然需要旅客嚴格遵守一定的準則制度。旅客有差異化需求,民航提供差異化服務,都應該在不損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
航空餐食也是如此。航班上,乘務員問旅客愿意喝橙汁還是可樂的時候,實際上也只是提供有限的選項。除飲料之外的正餐,更不可能是詢問旅客想吃什么,然后現場烹飪。一般情況下,旅客只能選擇吃或不吃。航空餐確實是有強制性安排的意味,畢竟,航空公司考慮的不是某一位旅客的口味,而是在謹慎考慮不同國籍、文化、民族、階層的旅客,在不同情況下的用餐需求之后,做出的能夠讓更多旅客滿意的餐食,同時確保餐食安全、衛生且方便在客艙中提供。旅客可以挑剔航空餐不合口味,但是也應該尊重其他旅客的需求。如果餐食中的食物有違相關旅客的風俗禁忌,這就傷害了其他旅客的宗教感情,甚至有可能引發民族或宗教沖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大概是航空餐在諸多商討之后,所執行的樸素卻堅定的準則。
就公共利益而言,顧及的因素越多,得到的結果就越中庸。然而,正是這種中庸尊重了每個人的個性,保護了所有人的信仰和情感;正是這種中庸,才能確保公共利益的能達成一致,為每一位旅客提供最安全、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到“攜程們”買機票,到底有多少風險?
- 下一篇:“無人機時代”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