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的經營水平不能僅以凈利潤衡量
前不久,國航、東航、南航、海航這4家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在A股上市的全部航空公司相繼發布了上半年的報告,盡管每家公司都取得了盈利,四大航合計盈利也達到28.29億元。但有媒體指出,盈利能力與它們高峰時相比,最多的下降了80%以上。而如果扣除掉匯兌收益,不止一家航空公司在上半年是虧潤的。
不過,對航空公司的經營水平不能僅以凈利潤衡量,這是由航空公司自身的特性決定的。航空業本身屬于重資產的行業,航空公司的核心資產飛機,不僅購買成本高,運營和維護成本同樣很高。購買成本直接對應的是匯兌收益,運營和維護成本對應的則是航油和航材儲備成本、人員工資、機場起降費等一大堆科目。因此,這些因素都對航空公司盈利水平造成重要影響,而航空公司的經營能力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只是在此之外,當油價高企、人民幣兌美元相對平穩時,航空公司即便再努力,通常也難逃虧損的結局。
而不太好用某一時點或某一期間的數據來衡量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還在于航空公司運營的周期性特點。四大航上半年盈利下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市場低迷—整個經濟環境處于轉型調整期,需求釋放增速放緩,但航空公司新近引進運力速度有所加快,考慮到國內市場競爭環境加劇,博弈的結果必然是紛紛選擇適當降價以保住原有市場,并盡力開拓新興市場。當市場表現不佳時,航空公司為何還引進運力,就在于一個對行業周期性判斷的問題。
航空公司購買飛機,從簽署購機協議到第一架飛機交貨,至少要相隔半年時間,全部交貨更是要幾年的光景。中國航空市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因而國內航空公司要想保持自己的地位或者更進一步,勢必要不斷地擴充機隊規模。當市場前景表現不佳時,引進飛機固然會給自身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但在競爭對手采取收縮戰略時加大運力投放,會在經濟企穩、市場轉熱時發揮成效,而若在此時簽署新購機協議,還可能拿到更優惠的價格。
因而,考量一個航空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在注意盈利數值的同時,還要看到它在運力引進、航線網絡布局、關鍵市場(樞紐)和關鍵客戶(常旅客、大客戶等)上所做的工作,進而參考經濟走勢和航空市場競爭環境,作出更具前瞻性的判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逐鹿通航飛機銷售市場 勝算幾何?
- 下一篇:逐鹿通航飛機銷售市場 勝算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