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人性化”為特殊乘客折返不宜盲目效仿
9月15日,陳靜正在杭州出差,突然接到家里打來的電話,稱她家中的女兒和婆婆出了車禍,女兒當場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于從杭州趕回長沙,但等到她趕到機場時,已經錯過了最后一班從杭州直飛長沙的班機。絕望無助之際,機場叫回了已經準備起飛的班機,重新搭上了陳靜,讓她能第一時間趕回長沙。
飛機為了遲到的“特殊乘客”而返航,表面上看,體現了機場仁至義盡的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風范,急乘客之所急,想乘客之所想,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宜盲目效仿。
因為機場有了對陳靜破天荒的第一次遲到優待,那么,就會給其他一些乘客以啟發和聯想,只要自己遲到的理由夠“悲愴”,夠“以情動人”,夠“感人”,就可以向工作人員提出讓飛機折返,如果機場方面不答應,乘客會質問為什么此前陳靜可以?而飛機之所以能夠為陳靜折返,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巧合和“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機場工作人員給乘客解釋為什么不行,乘客未必信服,又會產生新的誤解和糾紛。
更為難辦的是,如果一些乘客胡攪蠻纏,編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機場方面,機場方面該憑什么判斷乘客遭遇緊急情況的真假?如果在無法判斷遭遇真假的情況下,就匆匆決定優待“特殊乘客”,豈不是對機場和其他乘客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更何況飛機為“特殊乘客”而折返,對其他航班或多或少會產生飛行安全的影響,如果調度不好,還會嚴重影響其他航班的安全飛行。
飛機折返,機場涉及地服調度、配載等7個部門需要溝通……,可以說,機場一次折返的人性化呵護乘客之舉,不僅造成了機場正常管理秩序的混亂,也浪費了不少的有效和有限資源,增加了機場不小的飛行成本,因此,從道義上說應該,但是從法律法規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管理而言,法不容情,沒有任何人情可講,對“特殊乘客”的不近人情,是為了對更多的乘客講人情和尊重,也是依法維護更多乘客合法權益的需要。
在社會的公共服務中,對被服務對象提供人性化的特殊呵護,不是說不能有,而是首先必須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來操作,不能隨意開人性化服務的口子,一旦公共服務的人性化口子撕開,按照心理學常識,被服務者享受方便和特殊服務都具有追求最大方便和更多方便的訴求,那么,制度的權威性和不可逾越性將遭受空前的挑戰,這對于公共管理習慣于用制度卡人很不利,因此,包括飛機“人性化”折返在內,對“特殊乘客”的恩賜呵護不宜盲目效仿和提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客:中國對新機型采取“觀望”態度
- 下一篇:中國空中交通擁堵已對經濟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