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應急救援”在華蹣跚起步
專家稱,近年來,各種突發災害牽動人心,如果在當地建有較完善的社會化通用航空應急體系,不僅可降低救援成本,而且可提高救援效率。
四川蘆山的一場地震,既檢驗了通用航空的響應速度,也部分折射出眼下國內通航應急救援機制的缺失。
4月24日,北京,在由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13通航與媒體交流論壇”上,中國民航大學校長吳桐水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呼吁,應該建立國家層面的通航救援應急機制和程序政策,并在民航局內設立相關機構協調,“如果不是國家層面協調解決,會很難解決。”
相比五年前的汶川地震,此番蘆山地震,西南地區的通航公司幾乎在第一時間調派飛機前往災區,但因種種原因,最終只能在災區的周邊機場待命。造成這一現象的,到底是缺少配套機制,還是通航直升機本身能力不夠?對此,業內人士觀點不一。
通航救援機制
尚未跟進
所謂通用航空,主要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搶險救災方面的飛行活動也在其列。
此番蘆山地震,不少人都在問同樣的問題,為何周邊集結了多架通航直升機,但卻只有軍航直升機飛進去,絕大多數通航只能處于待命狀態。
原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專家劉世江告訴早報記者,當地的氣象是一個限制因素,而飛行器在同一空域內活動的數量也有限制,“空域資源有限,加上當地的氣象條件,只能有限度地容納飛機同時飛行,而救援的直升機也不可能全天候執行任務,軍用直升機的條件要好于通航。”
盡管此番蘆山地震所在地——雅安的地理條件優于5年前的汶川,但依然存在氣候條件和地形復雜的狀況,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通航直升機的救災作業。
“并非所有的通航飛機都適合救災,有些不適合高原地區,而且直升機飛行半徑有限。”劉世江說,國內擁有資質進行救援的通航公司數量也有限。
賽斯納飛機公司北亞區銷售及市場發展副總裁吳景奎在“2013通航與媒體交流論壇”上發言時也指出,雅安海拔在3300米左右,救護集結的直升機絕大多數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比如單發活塞式機型。
吳景奎還稱,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目視飛行,但如果刮風下雨,沒有任何導航數據,飛機自然不能飛進去。
此次蘆山地震更像是當前中國通航救援情況的縮影——發展雖迅速,但機制并未跟進。
發展迅速一說,有數據為證。據劉世江介紹,通用航空全行業飛機的在冊數量已近千架,共有68個通航機場,329個臨時起降點;全國從事通用航空企業的注冊企業已達到69家,已經批準籌建的30家。
機制并未跟進,也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劉世江認為,目前中國通航緊急救援還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包括:救援裝備數量少,機型不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缺少專業航空救援隊伍。
監管者也已意識到問題所在。劉世江透露,近期已經完成《中國通用航空緊急救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已提交主管部門,預計年內能公布。
空域分配
有待軍地協調
此外,多位與會人士提出,如果說天氣多變、導航數據缺乏等因素是限制通航應急救援的客觀條件的話,那么在空域分配這塊依然有較大空間操作。
吳景奎直言,此次通航救災暴露出來的問題與汶川地震時一樣,依舊是空域分配問題。
去年11月珠海航展期間,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副局長馬欣就曾表示,2010年底啟動的低空空域改革將在2013年全國鋪開,通用航空審批手續將大大簡化。但直到目前,依舊有不少通航企業抱怨空域受限較多。
一家西南通航企業內部人士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只要有效指揮,輔以較好的運行控制,那么,同一空域內多架次直升機同時作業是可以實現的。
該人士透露,目前在中國民航局西南地區管理局的轄區內,共有9架通航直升機在待命,但目前仍未真正進入災區,“我們在雅安地區作業過,比較熟悉地形,只要白天滿足飛行條件,我們就可以進行救災,海拔和山區氣流對我們影響不大。”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關鍵在于“軍(隊)地(方)協調”,說到底還是體制缺陷,“希望在地震過后,能開展軍地對通航應急救援的聯合演習。”
吳桐水也指出,國內目前需要更完備的基礎設施,并需建立搶險救災隊伍,“空域問題,需要軍隊和地方的協調。”
吳景奎則表示,構成國內航空應急救援體系需要具備相應的要素,包括統一的航空應急救援方案、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步驟、有效的溝通,以及明確清晰的指揮鏈。
劉世江呼吁,在不斷建立健全政府航空應急救援機制的同時,還應推動社會化通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他指出,近年來,高樓大火、高鐵事故、頻發的洪澇災害牽動人心,如果在當地建有較完善的社會化通用航空應急體系,形成救援半徑在50—70公里的通用航空救援網絡,不僅可降低政府救援成本,而且可提高救援效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通航機場審批將比支線機場靈活
- 下一篇:地溝油變身航空油的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