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維權不該讓乘客總沖在第一線
日前,青島機場某國外航空公司辦事處被維權的乘客圍得水泄不通。原因是這些乘客原定于11月26日從青島出發,由于飛機故障導致航班延誤,耽擱了1天才起程,使得10天的歐洲旅行變成了9天。圍堵事件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才結束。
在此次維權中,乘客的要求不無道理�;烁哳~旅費,卻因為飛機故障推遲出發,讓10天的旅行“縮水”成了9天,無論如何應該有個說法才對。本應在制度上非常完善的該航空公司應該感到遺憾,在飛機故障導致乘客權益受損后沒能及時應對。但同時,我們同樣應當思考,剛剛結束長途旅行的乘客來到航空公司辦事處圍堵的時候,旅行社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乘客利益受損的事件,都必須采取圍堵的方式才能得到滿意的答復?
在整個新聞中,我們只看到出發前乘客要求提供延誤證明,返回后乘客要求該航空公司賠償,完全看不到旅行社從中協調的身影。特別是航班延誤發生在出發的時候,既然旅行社已經得知了航班延誤,為什么在整個旅行期間沒有作為,而是等乘客結束旅行后去航空公司辦事處門口討說法呢?筆者認為,在本次堵門維權中,該航空公司不僅負有相當的責任,相關旅行社同樣難辭其咎。
由于天氣、機況等因素影響,航班延誤時有發生。既然如此,航空公司針對飛機故障等意外情況應該有預案。一旦發生依照預案進行處理即可,斷然沒有需要堵門才能解決問題的道理。旅行社也應有所準備,除了調整行程外更應該積極協調。制度的有效運行依賴于各方面的配合,如果只將上一步推到下一步,則會讓維權乘客對相關單位的信任進一步降低,甚至陷入“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維怪圈,讓堵門行為成為交涉常態。
因此,在關注航班延誤賠償問題的同時,更應當反思要建設怎樣的完善制度避免這種維權形式的出現。只有制度完善,才能避免維權時乘客總是沖在第一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莫讓機場成“雞肋”
- 下一篇:觀察:通航之火還須政府添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