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航空試點重在探索規律 建立標準規章
2013年12月17日,隨著奧凱航空運營的國產新舟60客機騰空而起,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機場正式通航,標志著我國首個通勤航空試點項目正式建成并投入運營。這不僅將阿拉善經濟社會發展直接帶入航空時代,也是新時期中國民航在偏遠地區航空服務領域積極開展的有益探索。
通勤航空是指航空承運人利用小型航空器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航空運輸服務,主要用于勤務、商務和公務旅行,具有小航線、小機型、小機場、低門檻、運輸組織靈活的特點。與一般運輸航空相比,通勤航空不僅能更好地滿足偏遠地區小運量航空市場需求,而且對機場等基礎設施要求較低,有利于減少基礎設施投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發展通勤航空,擴大民用航空的服務范圍和業務領域,是建設民航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對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國家應急反應能力,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阿拉善地處內蒙古最西部,地域面積27.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余人,地廣人稀,地面交通極不發達,生態環境脆弱,但旅游和礦產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是比較典型的西部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在阿拉善開展通勤航空試點,符合國家西部大開放等國家戰略,是改善西部欠發達地區民生條件、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具體舉措,代表性和示范性突出。阿拉善通勤航空試點方案的制訂通盤考慮了通勤機場的建設與通勤航班的運營,以構建開放的通勤航空運輸網絡為目的,主要試點內容包括:建設標準和規模適宜的3個通勤機場(阿左旗巴彥浩特機場、阿右旗巴丹吉林機場和額濟納旗桃來機場),飛行區等級為3C,總投資3.9億元;采用國產新舟60客機運營通勤航班,構建開放的通勤航空網絡;建立精簡高效的機場運營管理體系,降低機場運營管理成本。
自阿拉善通勤航空試點項目工作開展以來,國務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以及民航等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通勤機場發展對完善我國航空網絡的重要作用。民航局將其納入《中國民航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重點發展任務。通勤航空在我國是新生事物,沒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國際通行管理模式和規范。先試點,后推廣,是我國處理重大改革發展問題的成功經驗。通過阿拉善試點,依托通勤航空“三小一低一靈活”等特點所形成的投資和成本優勢,探索我國偏遠地區航空運輸發展的新模式;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在系統梳理現有法規和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經試點驗證切實可行、符合航空運輸發展一般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通勤航空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章,為全面推進通勤航空發展做好準備;依托我國航空工業基礎,充分發揮通勤航空對國產飛機研發制造的帶動作用,探索民用航空與航空工業協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