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體系升級或致航空票價上漲
在抓經營效益的同時,加強安全保障已經成為國內航空公司的“必修課”。
據了解,除了旅客在機場可以看到的值機服務,以及在飛機餐服務外,航空公司還需要承擔相當一部分的安全工作,這些工作多由公司的運行控制部門和安全監察部門統籌負責。
國內各主要航空公司都成立了名稱為SOC或者AOC的運行指揮中心。作為運行的“神經中樞”,其24小時運作,為自家公司的所有航班提供運行保障服務。航空公司一線各部門都會在運行指揮中心設置席位,以保證對各類事件的處置能夠及時、高效。為了發揮該中樞作用,航空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據民航專業媒體報道,國航在8年前就與世界領先的軟件和服務供應商簽訂了價值1200萬美元的協議,引進其生產的4套先進軟件系統,完成了運行控制的集中管理工作。其新功能包括減少機組出勤天數、乘機和異地駐組數量,避免飛行人員疲勞飛行和安全風險點增多。
海航則自主研發了HORCS系統。其所有正在執行的航班情況全部顯示在該系統中。它對每一個航班的起飛及著陸階段進行分析,實現航班運行過程中的實時風險評估、告警、監控與抑制。“簽派控制員的經驗需要時間積累,HORCS系統的作用在于憑借虛擬技術和人工技術相結合,將所有風險匯總,減少了人為疏漏;同時相當于為安全鏈條加了一層‘奶酪’。”海航總簽派師周志軍說。
南航也在不斷優化其安全管理機構。1999年時,南航全公司安全管理人員不足百人,而至2012年,這一數字已達400多。安全監管范圍從傳統的飛行、機務等重點環節轉向全面關注各業務系統運行安全。南航還設置了安全管理基金,以調動全員抓安全的積極性。
而在航空事件接連發生之后,航空業的安全成本會進一步加重。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就表示,經歷了馬航事件之后,國內無疑會對航空的安全體系進一步提高要求,以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平抑公眾恐慌情緒。安全體系升級需要引入新技術、人員配備以及一些安全設施等,這勢必增加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恐慌情緒的滋長也無形中增大了航空業的隱性成本,“據統計,2013年民航部門共處置包括虛假恐怖信息在內的非法干擾事件約120起,嚴重影響航空公司運營和旅客正常出行。”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須倫在兩會期間表示,虛假恐怖信息不僅導致機場和航空公司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排查危險、安排航班起降并安撫旅客,還給飛行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為飛行事故埋下隱患。
有航空公司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各大航空公司在員工培訓、與警方的交流合作等方面也都加大了投入。如昆明暴恐案后,很快就有航空公司展開了相應的反恐劫機演練。兩會期間,各家航空公司的保衛部門也一直處在緊張備戰狀態,在一些敏感區域加大了反恐安全方面的人力儲備和資源投入。
“加之目前政府對‘三公消費’的嚴格管制,多數航空公司盈利空間將大幅縮水。在此情況下,國內航空企業或迎來漲價潮。”蔡建明認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