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機場服務品質 理念“智能化”最重要
在過去的一年中,首都機場持續關注服務短板、聚焦服務問題,通過開展專項服務監察、開發服務管理平臺等方式,推進服務問題的整改。他們先后開發了“首都機場出行小助手”手機應用、機場內“自助查詢終端”和旅客信息平臺,極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在國際機場協會(ACI)旅客滿意度調查中,首都機場滿意度全球排名第3,榮獲ACI亞太區最佳機場第3名,并連續4年榮獲Skytrax“中國最佳機場”獎。
如何在現有較高起點的基礎上,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是機場業面臨的一個難題。對此,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傅良中提出:“當今的航空業必須比以往更高程度地依靠技術。只有通過最高程度的智能化和集成化,未來的機場才能為所有客戶提供更出色的服務,并帶來新的業務收入來源。”
如今,很多國外機場已在這方面領先一步。比如,樟宜機場集團剛與SITA宣布共同攜手啟用新一代旅客自助服務系統。而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已將450多個值機柜臺和111個登機門接入SITA AirportConnect Open通用系統,以同時支持人工和自助辦理旅客離港手續。而iValidate技術,也是SITA在樟宜機場實施商業智能與旅客客流管理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該技術可以自動驗證旅客的紙質登機牌和移動條碼登機牌,為旅客通過機場安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在倫敦蓋特威克機場,自動生物識別方式或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主流登機方式。而目前機場內很多零售商店和食品服務店也都已經實現了對于無線通信技術(NFC)支付方式的技術支持,這使得旅客排隊情況明顯好轉,并大幅改善了用戶體驗。對此,倫敦蓋特威克機場首席信息官邁克爾·艾比森(Michael Ibbitson)認為,機場IT技術需要為旅客而創新、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增長而投資,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工作。而移動式前臺服務要求思維模式的轉變,以保證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旅客身上。
然而,相比之下,目前國內大部分機場的運營方卻依然停留在“心存疑慮和困惑”的階段。盡管部分國內機場運營方對于機場更加智能化運營表現出很有興趣,但考慮到系統改造、升級、上線和后期維護的投資,以及這些系統本身尚沒有在全球普及使用,再加上機場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因此都比較謹慎。
不過,傅良中認為,智能機場在中國是大勢所趨,尤其是隨著不少一、二線城市的機場正面臨著快速增長的客流和日益擁堵的空間。智能機場可以讓機場運營方通過了解旅客流量,具備實時響應能力,并且具備可提前預計旅客行為分析的能力,從而將旅客流向轉變為可產生實際收益的寶貴信息源泉。同時,提升旅客體驗也是智能機場愿景的核心所在。通過以無線技術來追蹤、管理和分享實時信息,幫助機場具備預測和分析的能力。SITA智能機場的設想還包括通用自助值機、行李托運和行李追蹤設備的功能拓展;更多旅客通過使用移動技術獲取各種服務,包括停車服務、零售區的各種優惠促銷活動信息到機場導游;并且使用更為精確的機場人員的靈活統籌技術,以確保全部駐場人員的工作效率等。
至于成本和投資方面的顧慮,傅良中認為,或許通過“云服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是針對一些中小機場。在擁有充足無線網絡環境支持的前提下,中小機場可以通過“云服務”隨時下載與調取相應的程序,而并不需要自己投資購置服務器等眾多設備。這能為機場節約很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員的投入。
相比之下,機場管理者們自身想法的轉變,其實才是最為關鍵的。只要理念“智能化”,那么更智能的國內機場必將使機場自身的運行服務品質更上一層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