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智慧航空城,不只是一個新概念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部分城市以空港為依托,前瞻性地提出了智慧航空城的概念和規劃。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在其《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建設規劃面積為415平方公里的綠色智慧航空都市;西安空港新城提出了建設臨空特色鮮明、開放包容的智慧化國際空港城市……這股方興未艾的智慧航空城規劃建設熱潮將在很大程度上描繪出未來的航空城發展藍圖。與此同時,大中華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很有可能因之找到新的載體、路徑和思路。
城市發展理念的整合是一個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過程。智慧航空城這一新概念的出現意味著城市發展領域最具潛力的兩種城市理念相生相融,神形兼似是其融合的根本原因。
“航空城”這一概念結晶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出版的《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如書中所述,航空城遵循“城市總是圍繞當時的運輸設備創建”的未來學理念,將提高城市運行效率。而“智慧城市”理念的首倡者IBM則在《智慧城市在中國》白皮書中強調,“智慧城市”旨在“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不論是航空城還是智慧城市,都有著共同的追求和愿景,那就是以人為本,美好生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連通和速度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許多人或許還記得上海世博會“城市生命館”中智慧城市的圖景:充分融合通信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交通、醫療、教育及工商業活動各個系統之間彼此聯系,互聯互通,城市就如同一個生命體。而讀過《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這本書的讀者,應該會對這樣的城市印象深刻:城市的商業區和住宅區都便捷地連接著機場高速公路和機場快線列車并與機場互聯。由此可見,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推進了智慧城市的通達;而以機場、快速路等為代表的交通運輸線路也促成了航空城的交相通達。當航空城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交通運輸線路雙雙連通互達,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構筑起同一座城市,便是智慧航空城。
此外,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以航空為代表的各種現代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早已成了一個“世界村”。IBM更是在提出“智慧城市”之前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強調開放和融入對于孕育智慧城市的驅動作用。智慧航空城理念的提出,讓城市更好地發揮空港和城市智慧中樞系統的“雙核”驅動作用,將城市嵌入到全球經濟鏈中,為提高城市競爭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智慧航空城是將城市的基礎設施、產業、生活和信息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的一種協同推進的城市發展模式。它充分借鑒和整合城市發展理念,匯集資源,總體規劃,協同運作不失為新型城鎮化戰略下的發展新思路。它以發展航空經濟為起點,以航空產業發展和城市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為雙翼,以建設智慧航空城市為美好愿景。
其實,城鎮化本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法,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智慧航空城就像是給航空城增加了中樞神經系統一般,將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產業發展更加成熟,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城市運轉更加高效。智慧航空城,讓我們擁抱的不僅僅是城市,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企業才是押注人民幣升值的大炒家?
- 下一篇:來論:讓手機值機“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