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航空經濟還須地方政府添柴
今年2月~4月,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別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民航強省的意見》《貴州省民用運輸機場管理條例》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意見》,通過政策、法規的形式,為民航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民航業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經濟活躍程度與發展水平。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民航的作用不僅停留在“晴雨表”上,而且成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地方政府發展民航業、以民航為抓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特別是2012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以后,各地方政府紛紛積極響應,或者在本地“十二五”規劃中專門寫入促進民航業發展的內容,或者專門出臺政策、法規,推動本地民航業發展。如今,各地的航空產業園、臨空經濟區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2014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全國已經建設了58個臨空經濟區,這足以反映各地民航業發展的火熱程度。
民航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民航業的發展也亟須各地方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在機場屬地化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成為民航業發展尤其是機場建設的投資主體,各地方政府對于民航業發展的支持就顯得更加至關重要。
云南省、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客觀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決定了這3個省區在發展民航業方面有著共同的需求:同樣地處我國邊陲地區,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但陸地交通不便,民航是最好的增強地區通達性、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交通方式,還能夠起到改善少數民族地區交通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而根據這3個省區出臺的促進民航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他們將分別以昆明機場、貴陽機場、南寧機場這些省會所在地機場為樞紐,完善輻射全省區乃至全國的航線網絡。根據省區內旅游景點多且分散的特點,以省會機場為樞紐,帶動周邊支線機場共同發展,使民航業與旅游業相互促進,將是三省區共同的發展思路。
為了促進本省區民航業的發展,云南省、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別提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包括加強航線網絡建設、謀劃發展臨空經濟、設立國際航線培育省級專項資金等。這種地方政府專門為民航業發展出臺相應政策、規章的做法,能夠取得地方經濟與民航業發展雙贏的結果,值得提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發展本地民航業和航空經濟的同時,地方政府除了熱衷于開航線、建立基地航空公司、利用臨空經濟區大力招商引資外,還應當更加重視民航安全,不斷加大對于安全的投入力度。這次貴州省出臺《貴州省民用運輸機場管理條例》,對機場規劃、建設、運營、安全、服務、公共秩序與場容環境、凈空與電磁環境保護等方面都予以規范,這是地方政府切實履行責任的好做法,很值得學習。此外,地方政府還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于機場運營的管理,切實增強機場的服務能力。比如,在發生大面積航班延誤導致大量旅客滯留機場時,不僅需要民航各單位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還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利用自身資源,及時疏散、妥善安置旅客,維護機場的公共秩序。在地方政府與民航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民航業作為經濟“助推器”的作用才能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國公務航空發展模式將理性回歸
- 下一篇:飛機上打架 法律之下再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