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評論:停飛“遠水”難解航班延誤“近渴”

圖:【央視評論】停飛“遠水”難解航班延誤“近渴”
最近,各地不斷曝出乘客與機場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肢體沖突事件,讓日益嚴重的航班延誤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針對這一狀況,民航局表示下半年將開展專項治理,對“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航班,不惜以“停飛”的重典來治延誤之亂。
但是,停飛的“遠水”真的能解航班延誤的“近渴”嗎?
早在2010年1月,民航局就下發過《民航局開展保障航班正常和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處置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其中就包含了與上述有關“停飛”處罰完全一樣的規定——當時被稱為“民航史上治理航班延誤最嚴厲的措施”。
現在,三年過去了,航班延誤的情況并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為什么?
航班延誤常常“誤”在空中
我們都知道,一旦航班延誤,不管什么原因,乘客最容易把火撒在地面工作人員和航空公司機組人員身上,但其實問題的原因往往不出在“地面”而是出在“空中”。
這里所謂的“空中”的問題有兩類,一類是雷雨之類的天氣問題,另一類就是由航路擁堵引發的流量控制問題。前者因為涉及到飛行安全,大家容易理解;但后者理解起來有點難度——天空那么大,底下不能飛飛上面,左邊不能飛飛右邊,哪里會堵啊?
其實,空中和地面一樣都是有統一的道路規劃的,這些空中道路既有具體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寬度,如果飛機流量逐年遞增,但空中道路沒有新建、擴建,就會出現與城市地面交通一樣的擁堵情況。

圖:【央視評論】停飛“遠水”難解航班延誤“近渴”
應加快空域管理改革破解延誤難題
這里就有一個空域劃分和管理的問題。
空中的領域被分為公共運輸航空、通用航空和軍事航空三類主要的區域,其中,前兩類主要涉及到民航和社會的航空需求�?沼蚬芾碚咝枰ㄟ^重新劃分空域范圍、調整三者之間的比例,來適應社會發展給航空需求帶來的變化。
而這幾年,每年兩會期間,各大航空公司和民航局的兩會代表委員都在探討空域管理改革的問題,國家也從幾年前開始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一些試點。但從目前航班延誤狀況日益嚴重的情況來看,空域管理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
這就是停飛的“遠水”難解航班延誤的“近渴”的原因所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治堵根在平衡空中“路權”
- 下一篇:中銀航空租賃:堅持商用飛機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