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險"問世9年受冷 手續繁瑣賠償少
每逢雷雨季節,航班延誤就會出現一個小"高潮",這兩天,北京、四川等地連降暴雨,不少航班延誤。延誤時間一長,乘客就發飆,地勤就遭殃,這樣的場面在機場頻頻上演。而今天(13日),超強臺風"蘇力"預計將會登陸福建,屆時,福州、廈門等地的航班,也可能被波及,希望這樣的航班延誤不會讓乘客們感到頭疼。
航班延誤有天氣的原因,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航空公司本身的原因。昨天(12日),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就表示說,因為航空公司造成延誤的原因大約占了將近40%。今年下半年將在全行業開展航班延誤專項治理工作,航班延誤四小時以上,因航空公司飛機調配和自身服務等方面原因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將被"停飛"。
但畢竟,航班延誤是不可避免的情況,一旦出現延誤,怎么樣才能保證乘客的利益,避免沖突?一方面,航空公司的服務要升級;另外一方面,如果乘客的損失能得到一定補償,或許很多沖突也能避免。
其實,"航班延誤險"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的。當乘客購買這類險種時,如果遇到航班延誤,就可以獲得一定的賠償,減少一點損失,但是,這種保險問世9年了,購買它的人卻寥寥無幾,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航空延誤險的售賣?這樣的險種還會有未來嗎?
近來,雷雨天氣頻繁光臨,讓乘機旅客屢屢遭遇延誤之苦,但記者發現,很少有人想到要購買航班延誤險來降低風險。據一家網絡消費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購買過航空意外險,而六成受訪者從未購買過航空延誤險,記者的隨機采訪中發現,就連知道航班延誤險的人也不多。
乘客:真的不知道啊,不是應該另外備注說明的吧,從來沒有主動告知過。
乘客:沒有聽說過,航空公司沒有說明或解釋,誰會知道有這樣的東西啊。
早在2004年,航班延誤險首次現身在我國。此后,不斷有保險公司跟進推出類似險種,一些銀行還曾向部分信用卡用戶贈送航班延誤保險。但大部分航空延誤險只在各保險公司官網上銷售,只支持網上支付。
有不少乘客圖新鮮購買航空延誤險,但超級繁瑣的理賠過程,讓他們很快放棄了再次購買的念頭。安徽乘客李小姐說,出現延誤情況后,乘客要先撥打保險公司熱線報備,然后填寫索賠登記表,向保險公司提供航空公司開具的航班延誤證明、行程單復印件、登機牌、身份證復印件等,并且還要本人到保險公司交材料、領取賠款,非常麻煩。
李小姐:花二十塊錢買這個保險,為了這兩百塊錢還要再跑去辦手續,太麻煩了。飛機晚點是航空公司的問題,為什么要讓我們來承擔這個責任,而且買保險也應該由航空公司來買。
除了手續麻煩,國內消費者不接受航班延誤險,更主要的原因是,航班延誤險賠付金額非常低。平安產險福建分公司相關負責人王經理分析,國內大部分保險公司規定,一般延誤超過4小時,可申請理賠,賠償金額一般為200-400元。同樣花費20元,航空意外險賠償金高達60萬元,而航班延誤險僅有幾百元。
王經理:我們站在客戶的角度需要開發這樣一個有客戶基礎的險種,它賠付情況不是很理想,可能是因為并不是很多人具有這個意識。再一個,它的賠付情況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它和航班是搭在一起的。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航班受天氣影響非常大,航班延誤比較多,如果提高賠付金額,保險公司就很難賠得起了,因此不少保險公司都不愿提高賠付金額。對此,河南金研律師事務所律師路國強認為,延誤險種的賠付標準和購買金額不宜單一,應分出層次,讓乘客有更多選擇的余地。
路國強:航班延誤險的賠償標準可以與保險公司更好的進行合作,比如說可以在社會上推行一些更加多元化的險種,顧客可以掏更多錢去買更高賠付標準的險種,使消費者這一塊可以自由化進行選擇,以彌補不同顧客的損失。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中銀航空租賃:堅持商用飛機主戰場
- 下一篇:“韓亞空難”或動搖韓國航空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