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旅客強開飛機安全門事件重演 各方都需反思
東航云南有限公司透露,該公司昆明至北京MU2036航班上的旅客因不滿航班延誤,擅自打開飛機緊急出口。警方昨晚通報稱,涉事北京旅行團導游李某媛及一名旅客被治安拘留。(1月11日《京華時報》)
無論什么理由,無論任何情況,旅客在飛機上擅自打開安全門,都不僅是危險行為,更是違反《民航安全保衛條例》甚至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對2名當事人治安拘留,十分必要無可厚非。
旅客在飛機上維權是人權意識覺醒增強的表現,要不要維權不是問題。我的問題是,維權應當理性,不能觸碰法律底線。近年中國旅客因不文明行為甚至非理性維權行為,“丟人丟到天上”的粗魯行為甚至違法行為頻發,極大地損害了中國旅客國際聲譽和中國旅游的國際形象。近期就發生數起嚴重事件,引發國內外輿論廣泛詬病。無疑,面對一次又一次得不償失的維權尷尬,不但當事旅客,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出行旅客都應引以為戒,并從中吸取教訓。
一個不爭事實是,每次發生航空延誤事件直至事件升級,庶幾都能找到航空公司、機場、機組方面處置不力不善的瑕疵。本次似乎也未能跳出這處周期律。據機場公安局通報,該航班系由達卡出發經停昆明飛往北京,航班于9日21時20分落地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由于機場雪雨天氣原因,至10日0時許才開放登機,凌晨1時153名旅客登機結束后,飛機一直排隊等待除冰。至凌晨3時45分航班開始機身除冰工作,飛機內關閉空調約30分鐘。由于飛機內空氣不流通,機上有一位年長女性乘客身體不適,此時機上大部分旅客都比較關注該名旅客的身體狀況,要求機長出面解釋航班副機長出面解釋。而回答無法讓旅客滿意,致使旅客情緒激動,與機組發生爭執。當該航班推離登機橋后,機上旅客突然打開航班左翼一道安全門和右翼兩道安全門,后機組將航班滑回登機口。雖然東航否認機長爆粗口,但有一點卻是事實,機組方面處置事件失敗,未能阻止事件升級至旅客打開安全門卻是事實。
隨著極端天氣多發成為新常態,航班不同程度延誤勢必也成為新常態。作為接受航空服務的出行旅客,須要反思和切記的是,維權有邊界,權利不濫用;而作為提供服務的航空公司、機場、機組一方,雖然基于信息不對稱和客觀上處于強勢地位,但并未改變“旅客是上帝,自己是仆人”的關系。孤掌難鳴,一句話可以把人說跳起來,一句話也可以把人說笑起來。如何用優良服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大限度化解事件,不僅檢驗其危機公共能力,更是其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應盡職責。因為,每一次航空事件結果都是兩敗俱傷,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作為航空公司、機場、機組一方,難道不需要反思嗎?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