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意外險隱藏利益黑洞 或將被取代
韓亞航空公司(Asiana Airlines Inc.)空難中隕落的生命令人扼腕,也讓人們開始重新重視起了航空意外險的保障作用。而一起新近披露的航意險造假大案,卻讓人們看到了在其紛亂的市場背后所隱藏的利益黑洞。
重提航空意外險
只有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只有悲劇發生的時候,人們才會重新審視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盡管保險不能對災難產生實質性的預防作用,但至少可以給予生存多一份保障。2010年,“8·24黑龍江伊春墜機事故”發生后,航空意外險銷售空前火爆。據有關統計顯示,在那一次空難發生后的兩天內,航空意外險的銷售量暴漲30%。而根據淘寶網的消息,近日的韓亞空難事件后,航空意外險的銷售比平時上漲了大約5%,各種航空意外險應聲而起,紛紛進入大眾視線。
泰康人壽在網絡上適時推出了“e順高額航空意外保險計劃”,宣傳稱“每天僅需1.37元,尊享500萬高額保障”。這款產品的特點是一次購買后可以享受全年的航空意外身故與殘疾保障,年度保費價格為500元,保額高達500萬。
通過調查比較,記者發現各家保險公司的航意險在保額相同的情況下,所繳納的保費最多卻相差一倍。據了解,在保額100萬元、保險期限1年的同等條件下,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太平人壽等公司的航意險保費為40元,人保財險和陽光保險的航意險保費是50元;合眾人壽的世紀安順交通工具意外保險保費需要57.6元;而人保壽險的保費是70元;華夏人壽的保費則需要88元。從中不難看出,最高者與最低者之間的保費相差一倍還多。
在網絡上登錄去哪兒、攜程、同程等知名的機票預訂網站,可以發現,幾乎每家機票預訂網站都有代售航意險的項目,而購買航空意外險都無一例外地被設置成了默認選項,除非消費者自己動手修改。這些航空意外險其實都是由網站代售的,價格主要在20元-60元。在同程網上,最便宜的航意險保費是20元,保額為60萬元,最貴的保費則是200元,保額300萬元。在其他一些購票網站,航意險更是以捆綁形式銷售,網站頁面直接提醒“買保險享優惠票價”,而如果取消保險,則無法享受優惠的機票價格。
青島現航意險造假大案
在空難發生的當口,青島的一起涉案虛擬金額達1520多億元的航意險假保單詐騙案浮出水面,這樣一宗大案的披露,將航意險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揭開了行業亂象的另一角。
來自警方的消息顯示,在青島獲破的這起涉及航意險的假保單詐騙案,涉案虛擬保額達到1520億余元人民幣,共計38萬余人受騙,而這一犯罪團伙通過銷售假航意險保單獲取了114萬元的巨額利益。
據了解,該案始于客戶對太平人壽的一次咨詢投訴,保險公司受理投訴后經過調查發現,客戶投訴的這份航意險保單是一份冒用其名稱的假保單。公司立即向青島保監局進行舉報,監管部門立即采取行動,突擊檢查機票售票點并收集相關證據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根據調查,公安機關了解到,該案的詐騙團伙成員均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主犯張輝大學畢業后,于2009年11月成立中創信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創建相應網站、設立400驗真熱線電話,將自行設計的“快樂行行天下·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單”,偽裝成航意險保單,通過分級代理的方式銷售。案發時,張輝假冒華泰財險、太平人壽、百年人壽、中德安聯人壽等公司批發銷售的假保單共計380348份,銷售金額達114萬余元,售假渠道已經遍及山東、山西、福建、江蘇等省份。
在這起案件中,航意險的整個分銷渠道展露無遺。空白“信息單”在印刷廠印制,以3元/張的價格通過快遞批發給各省的一級代理商,一級代理商提價后批發給該省的二級代理商,而二級代理商往往是機票銷售機構。二級代理商通過分派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指定網站下載打印所需保險條款內容,將假冒航意險的“信息單”以20元/張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從中謀取暴利。
暴利的標簽
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借航意險造假牟利,與這種險種本身的性質、目前混亂的市場現狀和層層轉包分銷的銷售渠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航意險保險期限較短,幾十元的保費不是大數目,很少有人去追究真偽,這樣一來很容易被不法中介鉆空子,銷售假保單。而且隨著網絡售票的普及,很多沒有保險代理資格的售票點也出售航意險,他們游離于監管部門視線之外,給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盡管航意險是個最低售價只有20元的“小險種”,但其背后隱藏的卻是巨大的利益黑洞,甚至被貼上了“暴利”的標簽。
某大型保險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關負責人坦言,航意險的保險期限相比其他的險種時間很短,通常是飛機起飛到落地的幾個小時,最長的時間也不過一周左右,而且航意險的賠付率很低,只要不發生事故就沒有賠付。眾所周知,發生空難的概率極低,同時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的賠付負擔,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對意外險進行了再分保,也就是由多家保險公司共同分擔風險,所以,對于保險公司來說,航意險的成本很小。
某保險公司的意外險部主任也證實了航意險暴利的說法,“一份售價20元的假保單,其成本價僅是兩毛錢的印刷費,中間經過若干層分銷代理,每一層代理利潤都超過400%。這樣,高額的利潤差促使一些正規的代理機構對異地違規銷售‘鋌而走險’。”
在航意險的利益鏈條中,作為最大賣家的保險公司反而并沒有成為最大的贏家。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就曾指出,目前保險業“渠道為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比如航空機票售點、旅行社等壟斷著絕大部分航意險的保費資源,并哄抬代理手續費。“一份航意險20元的保費中,保險公司只能分得三四元,其他都被代理方拿走,這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經過計算,郝演蘇發現,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經營費用和支付給渠道方的附加費用占比達到了90%左右,而“無論是哪種保險,如果附加費用超過了純保費,就違背了保險精算原理,屬于漫天要價”。所以,郝演蘇認為,保監會應主導對航意險做出科學的費率精算,在重新厘定費率的基礎上,對航意險的渠道附加費用比例做出限制。“在國外,監管部門會規定保險產品附加費用占保費比例的上限,比如限定在25%以內,以此實現保護消費者利益、規范市場競爭、鎖定風險成本等多重目的。”
未來或將被取代
因為航空出險率低,航意險一直以來都被貼上了“暴利險種”的標簽。此前,保監會曾駁斥過“暴利”說,其理由是,雖然航意險賠付額雖僅為保費的1.7%,但需集聚資金應對可能的巨額索賠。
盡管如此,消費者還是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一旦出現空難就要面臨巨額賠償,而且每份保險只能分得三四元保費,即便如此,保險公司仍然堅守這一市場,那說明其中肯定有利可圖。”
近年來,航空客運業快速發展,航意險市場蛋糕越做越大。據統計,民航乘客量近三年累計接近4億人次,如果以10%的購買比例計算,航意險的收入高達8億元。與此同時,我國民航客運安全情況總體良好,2000年以來,僅發生過武漢、釜山、大連、包頭、伊春等五起空難事故。
但記者采訪多家保險公司后發現,也很多公司并不涉足這一意外險領域。一位友邦保險的營銷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需要支付大筆渠道費用,險企在航意險上很難賺到錢,一旦有一單飛機事故,保險公司的所有保費可能都會賠進去。再加上“目前這個市場真的太亂了”,很多大型保險公司涉足市場的意愿越來越低,他認為,隨著長期型意外險的逐步推廣,極短期航意險或將被取代。
郝演蘇也認為,長遠看,航意險終將退出歷史舞臺。他的理由是,“一方面,市場上交通意外綜合險產品層出不窮,性價比遠高于20元一份、只保幾小時航程的航意險。而且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風險意識的增加,綜合意外險將逐漸普及,與航意險之間形成替代效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國內廉航占比不足百分之五
- 下一篇:神農架:在建機場何以引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