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珠三角第三大機場” 不可一廂情愿
“爭取盡快讓我們的飛機飛起來。”上周四,惠州市召開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暨重點項目、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會,市委書記陳奕威用愿望式的時間概念對惠州機場復航的“老話題”進行表態。其實,自今年以來,惠州市主要領導在機場復航的問題上,日漸淡化了具體的復航時間表,以免招來公眾對政府承諾屢屢“放飛機”的譏訕。比如,市長麥教猛兩個多月前調研惠州機場項目,只是提出“確保早日實現復航”的要求,并未明確時間表。
在為一時承諾與邀功的痛快之后,惠州官方亦因之吃了不少自損公信力的苦頭。從2004年起,惠州重提機場復航,迄今9年間,5次公開宣布的復航日期無一兌現。最近一次是在去年1月,機場復航被寫入當年市政府承諾要辦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中,結果殘酷現實讓這一承諾再次擱淺。
盡管如此,仍不能否認惠州官方在機場復航上作出的努力。官方每次承諾的失落,背后皆有內外交錯的復雜原因。機場復航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上至國家發改委的審批,外至投資方的確定,大多時候并非惠州一地的力量所能把控。
從上周四的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透露的最新信息來看,此次機場復航之路已算相對順利。惠州機場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投資4398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18億元,約占總投資的62%。關于惠州機場的環評、節能評估、水土保持、土地預審等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惠州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飛行程序設計等立項報批材料已上報國家發改委。供電、供水、排澇、通信工程、機場路燈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
在同一天,市長麥教猛會見了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克儉一行。麥教猛在會見中指出,當前,惠州機場建設已進入關鍵時期,各方要進一步加強協調對接,按照時間節點,倒計時安排工期,加快推進惠州機場建設,及早謀劃航班開通。張克儉亦表達了加快推進建設的愿望。
在本地黨報對這一次會見內容的簡要報道中,第一次公開了惠州機場要做珠三角第三大機場的目標。這一遲來的定位重新喚起了關于機場復航爭議的早期命題:惠州機場復航是否真有必要,抑或只是政府的政績需要?
公眾和輿論早期關注惠州機場復航,大多將焦點聚集在復航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上。在惠州機場提出復航之時,珠三角這片方圓僅有4萬平方公里地域內,已經分布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多達6個民用機場。其中,與惠州機場最具可比性的佛山機場,自2009年11月通航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航線最低時僅有一條,班次每天只有一個,維持艱難。而珠海機場也曾連年虧損,在香港機場接管后才得到好轉。除卻港澳兩大國際機場,惠州官方提出惠州機場要做廣深之后的“珠三角第三大機場”,實際上是傳達了惠州機場復航的必要性,也表達了避免佛山機場境遇的良好愿景。
至于惠州機場在某年某月某日實現復航之后,是否能夠免遭佛山機場慘淡經營的命運,仍需仔細斟酌,不可一廂情愿。隨著珠三角軌道交通的推進,深莞惠快速交通圈的成型,勢必進一步擴大廣深兩大機場在惠州的輻射力。此外,目前廣深兩大機場都有擴建或擴張計劃,亦將擠壓未來惠州機場的潛在客流。這些都是惠州機場復航亟需面對的非利好因素。單憑“建設惠州空港經濟區”的宏大口號,根本無法解決惠州機場的出路。
因此,關注惠州機場復航,不僅關乎惠州經濟提升與民生實用,也不僅關乎政府承諾與公信力的監督,更關乎這一決策的正確性與執行績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