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商飛追趕波音空客受阻 被指缺創新
外媒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簡稱“中國商飛”)位于上海的總部大樓充分體現了中國的野心:從外觀上看,這是一座極其壯觀的“堡壘”,但走進它的內部,卻是令人驚訝的空曠和缺乏活力。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11日報道,實際上,在這座可以容納一個足球場的建筑物里,兩架ARJ21型飛機上正在工作的技術人員只有十幾人。ARJ21型飛機是中國首架自主設計研發的商用支線客機,用來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加拿大龐巴迪航空航天公司研制的噴氣式支線客機競爭。
設計制造需要兩代人時間
報道稱,ARJ21型飛機設計載客近百人,設計航程為3700公里。盡管已經在2008年11月成功首飛,并預計在2010年開始以每年11架的速度實現量產和投入市場,但至今仍沒有一架ARJ21型飛機投入使用。原定交付成都航空公司的ARJ21型飛機也不知何時才能交貨,因為飛機還在進行設計改造,這種飛機的試飛時間已累計達到2800小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運營管理學教授柯雷孟認為:“他們必須獲得各種必要的認證,這些困難可能會讓交付使用的時間拖延長達6年。”
因此,中國商飛公司5年前成立之初時制定的目標遭到了質疑。中國商飛公司致力于到2020年成為僅次于美國飛機制造業巨頭波音公司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商用飛機制造商。遭到質疑的不僅僅是ARJ21型飛機。近日中國商飛公司還宣布,該公司的明星機型C919比預定計劃推遲一年首飛。單通道噴氣式C919飛機可載客180人,專門針對波音家族中的737型客機和空客320。一切跡象都表明兩年之后C919飛機不能投入使用。
這一消息無疑是打了中國的商用飛機夢想一記響亮的耳光,但中國官方媒體明確指出,中國商飛公司絲毫不準備退縮。有媒體的報道標題為《中國C919飛機將打破波音和空客的統治》。然而,認為這一目標會在短期內實現的人少之又少。柯雷孟說:“我認為未來10年波音和空客都不應該有此擔心。中國人的確掌握了必要的技術,實際上他們從1983年便開始生產零部件,也組裝過空客飛機。盡管他們都是復制的好手,但創新不夠。”
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金壯龍也認為:“商用客機無論是設計還是制造都不可能兩天完成,而是需要兩代人。”他曾對中國媒體指出:“即便我們在2020年制造出了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波音和空客公司仍將是航空產業內的領導者。”原因不僅僅是價格問題——ARJ21型飛機的定價比其主要競爭對手龐巴迪公司生產的噴氣式支線客機便宜300萬美元,而C919的定價則比波音公司737客機便宜500萬美元,也不單純是發動機的效率問題——中國商飛公司希望它的發動機燃料消耗比其他同類型飛機低10%到20%,還應考慮到公眾的接受度。
占有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報道指出,一位受聘于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西班牙飛行員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人們愿意選擇乘坐中國生產的飛機嗎?”柯雷孟指出:“我認為中國必須首先提升品牌形象,而不是先證明成功。”他將中國的商用飛機制造產業與中國的汽車產業做了比較,“價格優勢是首要的,但人們關心的還有產品的安全性。目前,精益求精的文化還沒有滲透入中國”。
但是,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史堅忠相信中國上升到這個高度只是時間問題。目前該公司生產的兩款機型的導航系統、發動機和關鍵零部件均采用的是外國技術。史堅忠說:“未來10年我們準備設計和制造百分之百的國產機。”
史堅忠認為,這個計劃已經板上釘釘,數據可以說明一切:ARJ21型飛機已經接到了307份確認訂單,C919的訂單達到380份,大部分為中國和亞洲客戶。柯雷孟說:“中國政府將利用對國有航空公司的控制權來推動項目的發展,他們還可以在發展中國家找到市場。”但其實感興趣的不僅僅是亞洲。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等來自全球的航空企業都正在與中國商飛公司洽談,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公司的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已于去年夏天與商飛公司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也選擇了加入幫助競爭對手的隊伍:除參與機艙設計外,該公司還將協助中國商飛公司C919型客機取得海外認證。
各種預測數據令人頭暈:波音公司預計亞洲將在未來20年內售出總價值達1萬億歐元的飛機,而空客公司則在這一數字的基礎上追加了3000億歐元。2013年,亞太地區將引領全球飛機銷售市場,2016年全球每3名乘客中就有1人來自或前往亞太地區。毫無疑問,中國在商用飛機爆炸式發展的過程中將起到關鍵作用。波音和空客兩家公司一致認為,中國國內商用飛機市場每年增長20%。中國民航總局指出,到2020年預計中國將擁有4200架商用飛機。未來20年中國商飛公司預計將出售2000架ARJ21型和C919型客機。柯雷孟指出:“顯然中國是全世界最受關注的市場。但是,現在判斷哪種機型的需求量最大還為時尚早。”目前,空中管制和長期擁堵造成了大量航班延誤,中國似乎應該傾向于選擇大型飛機,而不是像商飛公司生產的這種支線飛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縱容“極品乘客”的惡例開不得
- 下一篇:深圳寶安機場在轉場方面或面臨四重“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