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機場在轉場方面或面臨四重“大考”
深圳寶安機場T3航站樓轉場日益臨近。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8月16日,市轉場辦將組織開展T3轉場第一次綜合模擬演練。新航站樓即將啟用,轉場能否順利?
結合國內外機場在轉場方面的經驗,有業內人士分析,深圳寶安機場在轉場方面或面臨著四重“大考”。
考驗一:新技術新設備帶來新挑戰
從規劃開始,T3航站樓便以其獨特的外形,先進的設計理念為外界所矚目。鮮為人知的是,因其獨特,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更是不計其數,因其獨特,啟用后相應要承擔的風險也隨之增大。
機場一位工程人員提到這一點時直言:“建設難度很大,未來運營壓力也會很大。”據了解,其所說的難度和壓力包括:防水方面沒有先例可循;多內隔厚壁小方管的加強桁架構件對制作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自由曲面,復雜節點及構件數量造成深化設計難以進行;自動分揀的行李系統紛繁復雜;3萬多個天窗,40多萬塊立體天花,不提維護成本,就日常的高空保潔都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為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提高運行保障效率,給旅客打造舒適的乘機環境,T3航站樓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先進的設備設施,其中很多都是之前業內所沒有的。這些無疑會給T3航站樓的運營保障帶來潛在的挑戰。
考驗二:涉及面廣泛協調難度大
據機場公開數據顯示,深圳機場2011年實現旅客吞吐量295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5萬噸,航班起降架次24萬架次。為了應對風險,在對專項演練和區域演練進行評估的基礎上,深圳機場計劃于8月、9月、10月按照實際運行的標準開展3次綜合演練,模擬旅客規模在1000人至3000人之間,涉及演練科目 20多個,綜合演練實施子方案32個。
目前,深圳機場已完成第一次綜合演練的前期準備工作。在第一次轉場演練結束后,會根據演練的情況,及時整理各項問題并立即整改,為第二次演練打基礎。針對第二次演練存在的問題,繼續整改,為第三次演練打基礎。如此來確保轉場搬遷啟用方案的完善性。
從今年4月份開始,市轉場辦、各專責組牽頭單位以及深航、南航深圳分公司等單位已經固定每周二在機場舉行會議,通報各自轉場運營準備工作、培訓工作、綜合演練和轉場啟用工作的進展情況,研究需協調解決的問題,并按照新的流程、環境和運營模式,修訂和完善作業標準和應急預案。
考驗三:機場安全運行要求更高
在安全至上的民航界,確保機場安全運行是實現轉場成功的先決條件。轉場之后航站區及站坪面積的增加,不僅對機場的安全運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借助技術提升空防安全系數,轉場初期機場仍將面臨不小的安全運行考驗。
機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旅客乘機安檢為例,盡管T3航站樓將使用的新安檢系統從技術層面提高了機場的安檢可靠系數,但只要個別工作人員對新的機器設備不夠熟悉,則可能會影響安全檢查質量。為防止安檢人員因不熟悉設備而造成旅客長時間排隊等待,影響旅客候機體驗,機場方面也采取了多項防患舉措。如派出安檢人員赴首都機場、白云機場等大型機場跟班學習,掌握新系統的操作技能和處置標準,并展開對同崗人員的技術培訓。同時,深圳寶安機場還建立了針對新系統操作的考核體系,并制定了與航空公司、地面服務等聯動部門的銜接方案。
國內機場轉場均出現過不同的狀況。白云機場轉場首月就出現了雨天漏水、喝水難、候機樓前車輛亂停亂放、出租車拉客、指示不清晰,旅客犯難等問題。為了避免深圳寶安機場轉場出現類似情況,機場方面在轉場前就盡可能多地設想各種突發場景,并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然而在跨入“大航站區、大飛行區”運營模式之后有可能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也對深圳寶安機場轉場之后的安全運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考驗四:“人機磨合”面臨考驗
據了解,機場平均每天8萬多旅客吞吐量、4萬多件行李進出港,對于旅客量居國內前列的深圳寶安機場來說,巨大的旅客和行李運行始終讓地面保障服務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隨著T3航站樓轉場運營的日益臨近,這些壓力不僅沒有減少,而且在全新的環境下,如何使新的設施設備更快更好地服務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更考驗著機場人的智慧和能力。
據深圳寶安機場介紹,T3航站樓建筑面積達45萬平方米,是現有候機樓的近2.7倍,擁有辦理登機柜臺200個,也是目前值機柜臺數量的近兩倍之多。機場轉場運行后,深圳寶安機場將擁有58個登機口。
作為航站樓的管理機構,航站區管理部組織多次模擬演練,一方面借此檢驗標識系統有效性,發現問題、改善問題,另一方面則根據參加演練的“旅客”之所需來編制中轉流程指南。作為地面服務重要的保障部門,機場地面服務公司有針對性地對保障人員開展多項培訓,為做好旅客引導工作做足準備。
“我們演練的目的就是查找問題,發現問題,再進行整改,確保在正式轉場時能將風險降到最低。”深圳寶安機場T3轉場運營準備辦的負責人表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