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逼停飛機“上帝”可任性不可妄為
記者從南航獲悉,一名男子因在飛機上強行使用手機飛行模式,并拒不聽從航班安全員勸阻,威脅謾罵工作人員,造成飛機滑出后被迫重新滑回停機位,這名男子被公安機關拘留十天。(8月12日廣州日報)
該男子的行徑純屬是明知故犯、無理取鬧。我國民航局規(guī)定,禁止旅客使用手機,確保處于關機狀態(tài)。飛機上請勿使用手機,尤其是起飛和降落階段。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還有對講機、遙控玩具和其他帶遙控裝置的電子設備等。同時還規(guī)定,在飛機飛行過程中使用手機時,機組人員應立即進行勸阻;對不聽勸阻者,應提出警告;對仍堅持不改者,應對其設備暫時予以扣押、保存。然而該男子卻仗自己有錢,以“上帝”的身份,違反乘機規(guī)定,不但不聽勸阻,而且威脅謾罵工作人員,不僅任性更是妄為地行使“消費者”的權力。
近年來,像這樣自倚“上帝”角色發(fā)生在公交車、飛機、動車上的“暴力維權”事件早已是屢見不鮮。據網上報道,今年4月份一跨海列車因天氣晚點,誤了飯局的一名廣州籍男乘客要求“免費午餐”不成,就大鬧列車。該名男子因為在車廂內拍桌子、辱罵乘務員,被衡陽鐵路警方依法處罰。一件件不文明事件,不免讓人質疑當代國民的道德素養(yǎng)哪去了?
公共交通上“暴力維權”事件屢禁不止,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雖然法律有條文規(guī)定,但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政府及企業(yè)過于強調安定團結維護社會秩序,處理問題時更多地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在事后處置上束縛自己思維,約束自己行為,在對待旅客罔顧規(guī)定的行為時過于謹慎,力求穩(wěn)妥,致使旅客有恃無恐,從而使其他人員的利益受到損失。二是已往對類似事件還是處罰過輕致使有些人常常是懷有僥幸,對于逼停飛機、動車等的行為在沒有造成后果時常常只是批評教育,以至于違法旅客膽子越來越大,根本不把公共利益放在眼里。
“顧客至上”是每個服務行業(yè)的基本要求,但這絕不能成為有些人任性妄為的籌碼。飛機、火車、公交車為人們提供了便捷、文明、舒適的出行環(huán)境,每名旅客都有責任和義務遵守道德秩序,只有這樣才會讓原本寂寞難耐的旅途變得更加舒適、溫馨、愉快。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