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觀察:快遞發展給航空貨運帶來機遇
不久前,國家郵政局公布了“十二五”期間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6.7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06.7億件,年均增長率為54.1%。其中,航空業務收入也快速增長,從2011年的758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769.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38.3%。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快遞行業的發展,給我國航空貨運帶來了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雖然“十二五”期間,快遞的年增長量仍持續增加,但增長速度從2014年開始有所放緩。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快遞業務量將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將繼續放緩,5年的平均增速可能介于30%~40%。雖然快遞件的規模迅速擴大,但平均運價卻持續下降,從2011年的每件20.7元跌至2015年每件13.4元,5年的降幅達到35.1%。未來,快遞運價下降仍是大概率事件。隨著快遞運價的下降,快遞市場的集中度會明顯提高。這需要航空貨運企業進一步加強與快遞公司,特別是大型快遞公司的合作,爭取大型快遞公司優先選擇自己提供的服務。
從快遞類型來看,異地快遞業務量最大。“十二五”期間,異地快遞業務量比重超過70%。預計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推廣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跨境電商業務可能將從以往的國外直郵模式轉向保稅物流模式,從而使得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比重在未來可能像目前一樣保持在較低水平。同時,在海外商品保稅物流模式以及國內電商的商家—區域倉儲—快遞—客戶物流模式增加的情況下,同城業務比重可能繼續提高。航空貨運企業可加強與大型跨境電商公司的合作,并積極開發適合生鮮商品運輸的冷鏈物流產品,與快遞公司一起完善落地配送。
在地理區域分布方面,東部地區仍是中國快遞業務的主要市場,其在“十二五”期間的快遞業務量和收入比重均保持在79%以上。但由于競爭激烈,東部地區運價在大多數年份下降幅度較中部和西部地區大,只有2013年例外,年均降幅達到10.6%。在經濟區域分布方面,2012年~2015年,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快遞業務量的全國占比持續上升;珠三角在經歷了2013年的短暫下跌后,2014年開始保持上升趨勢;環渤海地區則持續下跌。長江經濟帶的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接近全國的“半壁江山”。在這四大經濟區域,珠三角可能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在2012年~2015年間快遞平均運價下降幅度最大,達到-33.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環渤海、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的下跌幅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快遞業務量增長速度最慢的環渤海區域運價下降幅度最小,為-24.4%。在珠三角地區,航空貨運企業可重點控制地面操作的運營成本,以減輕對快遞公司的成本壓力;在環渤海、長三角、長江經濟帶,航空貨運企業可重點提高服務質量,以協助快遞公司提高市場占有率。
總體而言,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快遞業的市場規模仍會快速擴大,運價水平還會繼續降低,行業的收入增速仍將低于業務量增速。異地快遞業務比例仍將遠大于同城和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東部地區的快遞市場占比仍將接近八成,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4個經濟區域的省市快遞業務占全國的比例仍將超過80%。航空貨運企業應加大在以上核心市場的營銷力度,開展全國范圍的大客戶合作,根據快遞公司的個性化要求著重改進以上核心市場的地面貨運操作服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國際觀察:新興航企現在緣何增長乏力?
- 下一篇:航空業“昂貴”體制束縛亟需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