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機場天價餐: 解決問題關鍵要激活競爭
國內機場的天價餐問題一直備受公眾關注。近幾年,雖經媒體輪番“炮轟”,國內幾大機場也采取了旨在降低售價的舉措,但收效甚微。不少專家認為,機場餐飲價格高是一個全國性的普遍現象,因為資源有限、管理壟斷,機場已經形成了區域壟斷,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引入更多競爭機制。本報24日C02版《萊山國際機場餐廳一碗餛飩賣五十元》、25日C07版《店鋪租金高是天價餐“推手”》,曾連續報道萊山國際機場天價餐的問題。
觀點一:
國內機場
已形成區域壟斷
專家介紹,許多國外的機場都設有免稅店,有的甚至是低價的購物天堂,大部分國內機場卻是以高于市場價格的水平來銷售商品。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這是一種不符合市場規律的行為。同時,機場作為一個城市的對外窗口,高價商品勢必影響整個城市的形象。
山東大學經濟學教授、研究員左峰認為,像機場、車站、旅游景點這樣的地方,都形成了區域性的價格壟斷。在機場有限的資源和條件下,商品和服務的彈性降低,再加上乘客選擇不便,商家或機場很容易操縱小范圍的價格,許多乘客就不得不“就范”了。
魯東大學商學院主攻零售方向的博士李輝說,從競爭市場的角度來看,零售商對商品的定價有多種方法,但與普通零售行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不同,在機場這個區域內,商家少,競爭程度低,接近于壟斷競爭,在這種壟斷性競爭的市場情況下,商家憑借地理優勢,將商品價格定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而獲得超額利潤很容易。
觀點二:
說租金高
其實站不住腳
有機場商家曾回應,消費價格高與高額租金有關。但不少專家認為,租金、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是所有商業運行需要的成本,而不僅僅是在機場才有的“特殊”成本。
左峰指出,機場商家以租金高為由提高價位,是站不住腳的。首先,機場的租金到底有多高,并沒有一個透明的公示,“而且機場的租金也并不見得有多高,租金高是大多數商家的說辭而已。”其次,一些城市繁華地段的租金并不見得比機場的低,但它的價格仍然不及機場的高。
左峰認為,天價餐的出現源于機場和商家多以“坐飛機的都是有錢人”為假設。在中國,坐飛機或許是一種高檔次的出行方式、消費方式,“于是,商家建立了這樣一個假設,即假定坐飛機的人都是有錢人,既然是有錢人,幾千塊錢的機票都買得起,就不差這幾十塊錢,再加上在機場內有諸多不便,很多乘客不得不消費。”
觀點三:
高價的真正原因
在于追求“高端”
與左峰的觀點類似,李輝也認為,國內機場天價餐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機場和商家一味、過度追求“高端”的結果。
李輝說,事實上,如今飛機不再是高端人士的交通工具了,許多低收入的人也會乘飛機出行,再加上打折機票很多,學生族也喜歡選擇飛機。這也就意味著,能坐得起飛機的人,并不都是有錢人,也并不都能夠消費得起價格高于市場價好幾倍的機場餐飲。
“潛在顧客群的變化,也意味著機場內的商品價格應該有相應變化。”李輝說,機場方面在一些服裝、包等商品上面,可以引入一些國際一線品牌,來滿足一些商務旅客的需求,但在飲食等方面,更應該引入一些大眾化的品牌。
李輝介紹,一些國內大的機場,已經開始引進大量大眾化品牌了,比如,在首都國際機場,就有肯德基和一些便利店,引入一些“接地氣”的餐飲品牌,能夠在更有效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拉動機場內的消費。
新聞縱深
機場是城市窗口不能一味求利潤
專家認為,要想真正解決機場天價餐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競爭,依靠政府的調控。
“相關政府部門和物價部門應當正確引導機場的商品價格,盡量與正常市場價格水平一致。”魯東大學商學院經營學博士鄧兆武認為,作為一個城市對外宣傳的窗口,機場的企業管理階層應當引入競爭機制,“如果一味追求利潤,機場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窗口形象呢?”
鄧兆武認為,想拉低機場的商品價格,唯一的途徑就是引入更多的市場競爭機制,機場方面讓出部分利益,商家才能在市場——這雙無形的手的調節下降低自身價格。
同城同價難以實現
北京奧運會之前,首都機場向社會承諾,“實現與市內同檔次店面同質同價,即同城同價”以來,“同城同價、同價同質”好像一直與機場扯不開關系,上海、廣州、濟南等地的機場也都做過嘗試,但國內機場高價消費的現象,仍沒有徹底改觀。
幾位經濟學專家認為,目前來看,實現“同城同價、同價同質”很難。
鄧兆武說,從理論上看,“同城同價、同價同質”是可以實現的。“市場足夠開放、競爭足夠充分、條件足夠均等、整個價格靠市場調節,是可能實現的。”不過目前的條件有限。
左峰則指出,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同城同價、同價同質”不可能實現。經濟行為本來就有排他性、贏利性,如果沒有利益可賺,就沒有經濟增長的動力。“就像一個漢堡在美國和中國不可能一個價格一樣,機場這種區域與其他地方價格完全一致也不太可能。”
他山之石
不少國外機場不以盈利為目的
據了解,國外的不少機場是地方政府管轄下的半企業性質的機構,既是帶有營利性質的企業,同時也是公共服務機構。而國內的機場,雖然大多數歸屬于政府管理,雖然也提供公共服務,但都是以營利為目的。
據介紹,在經營和管理方面,國外機場大多堅持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靈活化的經營模式,如英國機場管理集團將機場所有權、經營權、參股權等部分分離。美國則將機場定性為“不以盈利為目的、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公共產品,是城市基礎設施”。加拿大、巴西、日本、韓國等國家也均把機場定性為非盈利性的公共設施或產品,機場管理機構多為管理型,機場的建設和經營由政府承擔或給予補貼。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機場資源有限 店鋪租金高是天價餐“推手”
- 下一篇:免費航餐:不提供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