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航餐:不提供行不行?
“10點的航班延誤到11點起飛,正趕上飯點,空乘打發旅客的餐食只有一瓶礦泉水,一小袋花生。”剛剛從上海回京的旅客孫先生抱怨,這兩年航空公司真是越來越摳門,飛機上的免費餐食普遍縮水。
在飛機上免費吃頓飯,從前一直是航空公司服務優越性的重要標志。咖啡、啤酒、各種果汁任選,盒飯配上水果、蛋糕或酸奶,這樣的標準配餐曾經在主要國內航線上司空見慣。但如今,礦泉水加小點心或燒餅,已經成了航空餐食的主打,除非可丁可卯趕上飯點,旅客才能吃到一頓正餐,而且“真難吃”“種類越來越少了”的抱怨也越來越多。
“免費航餐就是雞肋,浪費嚴重,還不如干脆取消。”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建議。實際上,在航空公司眼中,免費航餐也被視為費力不討好的雞肋式服務。“在全球范圍,普通國內航班不提供免費航餐正在成為趨勢,中國航空業的機上餐食供應也會從免費時代向付費購買過渡。”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認為。
高成本與食品安全,這是航空公司提供餐食時越來越感覺沉重的雙重壓力。而乘客對此也抱怨重重。免費餐,吃還是不吃?劃算不劃算?
實地探訪
餐食制作費用“不能動”
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不遠處,鋼絲圍擋外北京空港配餐公司方方正正的配餐大樓不太引人注目。每天,這里都有2萬多份航空餐食被送入停機坪上等待的航班。
身穿白大褂,戴上塑料頭套,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車間一探究竟,首先穿過的是如同狹窄“船閘”一樣的風淋系統,呼呼的熱風從四面八方吹來,以防帶入塵土等細微顆粒物。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配餐樓,分為冷藏區、切配間、熱加工、冷加工、綜合拼擺間等區域,工人們各司其職,流水作業。
在成品庫內,白大褂下捂著羽絨服的裝卸人員正忙著將一個個擺滿餐食的餐車送上物流車。“這里氣溫常年保持在0至5攝氏度,餐食擺在托盤中一層層放好,運上飛機后直接送入烤爐加熱,杜絕中間環節的污染。”空港配餐生產制作經理史毅說,航空餐食衛生要求極高,熱加工的飯菜必須迅速冷卻,將溫度降至5攝氏度以下。另外,所有機上餐食垃圾,必須全部回收,交給專業公司銷毀處理。
航空配餐,不這樣高投入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機艙中,食品的衛生條件要求非常嚴格。另外,要同時供應上百份餐食,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群體性的食物中毒事件,更要慎上加慎。
也就是說,航空配餐如果核算制作成本,能從中擠出的油水極少。
30年不變
成本壓力與日俱增
與降不下來的餐食制作成本相比,航空公司購買餐食的巨大成本壓力卻像“緊箍咒”一樣如影隨形。
航油成本、人力成本、日益密集的航線所加劇的競爭……每一項都在侵蝕航空公司的利潤空間,從經濟學角度上講,成本控制中的各項指標,免費餐食是最容易壓縮的一部分。
“CPI持續攀升,食品漲幅還往往比CPI漲幅更高,航空公司對配餐的投入卻幾乎沒有增長。”一位航空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同樣一份正餐,航空公司十年前是三十元左右的成本投入,到現在還是沒什么變化,檔次自然每況愈下。
這樣一來,直接的結果是浪費增加。食之無味的經濟艙免費餐,很難有旅客能吃干凈。很多時候扒拉一兩口就被送回了餐車,與尚未開封的小面包一起成為航空垃圾等待回收處理。
面對經營成本的持續攀升,美國多數國內航班已取消免費餐食供應。
從2010年9月起,大陸航空就宣布取消部分航班經濟艙的免費餐食供應,包括部分國際航班及所有飛行時間低于6.5小時的國內航班,取而代之的是價格數美元不等的小零食和食品盒。截至目前,美國多數國內航班上免費供應的只有花生仁、小餅干和軟飲料,其他食品則需要預定和付費。飛行3個小時以上的國內航班為經濟艙旅客提供購買三明治的服務,大約2小時或2個小時以上的航班可購買小食品盒。
歐洲一些航空公司則與知名餐館簽訂訂餐協議,乘客要額外付費才可在飛機上吃到食物。“免費改付費”讓航空公司在餐食供應上的投入大幅縮減,甚至能實現收支相抵。
記者查詢最近幾年的國內航空公司年報,航食成本占運營成本的比重大概為2%至3%。比較流行的成本控制手段是減少正餐供應,非飯點供應簡餐或小點心,正餐采用的食材也將成本較高的牛肉替換成相對便宜的雞肉和鴨肉等。
付費點餐
消費者能否樂意買單?
免費航餐,對消費者也是一筆糊涂賬。到底機票中餐食的費用是多少?幾乎沒有航空公司明示。
“如果購買機票時把航餐明碼標價,列在票價之外,我肯定會放棄。”頻繁出差的旅客劉女士表示。
“訂票時點餐,應該成為航空配餐破解成本壓力的途徑。”北京空港配餐公司綜合保障部經理蔡雨認為,如果傳統航空公司嘗試付費點餐的服務,肯定會受到歡迎。
目前,國內航空公司推出付費點餐制的只有春秋航空。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實行差異化服務,投入運營之初就沒有免費餐食。今年年初開始,春秋航空推出了網上點餐,回鍋肉飯、咖喱雞塊飯和魚香肉絲飯均售價35元,可以在航班起飛前36小時提前預定。
“現在預定量很小,還是機上售賣的小零食更受歡迎。”張武安表示,航空旅客付費訂餐的消費習慣還有待培育,但肯定會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
不過,在高附加值的公務艙和頭等艙,航空配餐依然是吸引客源的重要手段。航空公司為此紛紛絞盡腦汁,聯手知名酒店推出精致菜肴,開胃冷盤、中西式熱餐任選、面包、甜點、高檔紅酒等豐富品種與經濟艙餐食形成鮮明對比。“這從經濟學角度上很容易解釋得通。”民航專家王疆民表示,高等級艙與經濟艙之間的價差,很容易覆蓋航食的成本。因此航空公司也有充分的動力提升航食質量,從而吸引旅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把脈”機場天價餐: 解決問題關鍵要激活競爭
- 下一篇:誰能決定支線機場運營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