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機長的使命傳承
7月1日下午2點10分,廈門回武漢的CZ3842航班緩緩滑入停機位,和42年飛行生涯中的每一次飛行一樣,執行本次航班任務的張江機長在仔細確認了每個操縱面板和電門關閉后走出駕駛艙,為自己2.67萬小時飛行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同事們的鮮花簇擁下,張江不舍地回頭又看了一眼停在身后的飛機,這位民航功勛飛行員的眼眶不免濕潤起來。機坪上迎接張江機長的,還有他的兒子——同樣身為南航湖北分公司B737機長教員的張吉。實際上,張吉將接過父親駕駛的這架飛機,執行后續武漢—恩施CZ6590的航班任務。這不僅僅是一次巧合,在過去的許多年中,父子接力的事總在一次次上演。
對于張江,領導和同事們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穩當”——服從安排,聽從指揮,接到臨時任務也總是隨叫隨到,每年總飛行時間名列前三;一絲不茍,嚴謹細致,42年來沒出過一次差錯;考試檢查,都是一次通過;帶飛飛行學員,手把手耐心教導,認真傳授本領,30多名學生遍布全國,對他敬重有加。42年飛行生涯,用張江機長自己的話歸結為:初心不改飛行夢。
夢想初始
俯瞰三峽堅定飛行夢
1976年,17歲的張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前往滑翔機學校進修。197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位于四川廣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現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并任班長。一年后,1979年畢業的張江前往沙市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擔任民航飛行報務員。從專業分工來說,他不是飛機駕駛員。從飛行報務員到飛行員,還有一個很高的臺階要邁過去,很難,不得不說是一次艱巨的考驗。最初那幾年,他一直猶豫要不要放棄飛行事業,但隨后發生的一件事堅定了他的夢想。
那是在1983年,他所在的機組駕駛著運5飛機載著來自國內各大媒體的12名記者前往宜昌,執行一次特殊的“航拍任務”——以此為三峽大壩的修建的合理性提供依據。從三峽大壩選址地三斗坪沿著長江一直飛到重慶,記者們對從空中俯瞰到的壯美山川震撼不已,紛紛懇請飛行員在峽谷中多繞飛幾圈,以便采集到更多的鏡頭素材。看著窗外的大好河山,張江心想,還有什么比飛行更好的事業呢?!
1988年,連續10年獲評先進的張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黨員的張江,努力成為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他的目標更加明確,意志更加堅毅。1992年,年過三十的他重新回到學校學習飛行駕駛;1993年,他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民航飛行員,并加入當時剛剛成立一年的南航湖北分公司(前身為民航第26飛行大隊)。伴隨著他全新飛行員生涯的,是中國民航飛速的改革與發展步伐。
1993年,張江前往新西蘭參加B737-200轉機型訓練;1994年,前往廣州參加B757機型的改裝,直到1995年5月武漢成立B757飛行中隊,他隨調機回到武漢……“仿佛一切都進入了快車道,老民航幾年間就拆分成立了航空公司、機場、油料公司、安監辦、空管局……各種合并和重組,領導們天天討論著市場化、新機型、新航線……”張江回憶道,“民航的發展真是太快了!”
夢想傳承
言傳身教鑄牢飛行夢
張吉小時候,張江忙于飛行,父子倆聚少離多,往往孩子已睡著,張江才飛完回家,早上天不亮又出了門。張吉向父親抱怨一天也說不上幾句話,張江就說,咱們做個小本子,我有什么話就寫在上面,你早上醒來看,你有什么話也寫在上面,等我晚上回家給你回復。于是,這承載著父子倆隔空交流的筆記本,就這么記了幾十年:學生時代,張吉跟父親傾吐少年的煩惱和學業的困惑,并期待著父親的解答與安撫;子承父業成為“飛行父子兵”后,父子倆更是經常通過筆記本交流飛行經驗、技術難題。
張吉總記著自己進入機長班后,對于即將要承擔的機長職責和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一度沒有信心。張江于是給他寫道,不要老想著向檢查員證明自己的技術有多厲害,不要老想著飛行品質監控數據飛得有多漂亮,你的職責只有一條:按手冊操作,保障安全。張吉看了之后,內心平靜了許多,最終在同期機長班學員中,率先通過了考核。
飛行部的同志有一次看到張吉整齊有序的飛行箱后,開玩笑的對他說,“你的箱子比你老爸還要整齊”。對此,張江并不感到意外。張江很自豪的說,“42年飛行生涯中,我沒有遲到過一次。兒子當飛行員后,我一直告訴他良好的工作習慣一定是來自于生活中養成的好習慣”。
對于子承父業這個事,張江夫妻倆也曾經猶豫過。作為飛行員的妻子,深感一名飛行員所肩負的壓力和責任,而張江多年來對缺少時間陪伴家人也是心存愧疚。張江說道,“外人只看見飛行員風光的一面,根本想不到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承擔著壓力,有多么辛苦!”
夢想超越
寄夢藍天未來更美好
雖然小時候很難得到父親的陪伴,但并不妨礙張吉對父親的職業的憧憬和向往——“為什么會刮風,為什么會下雨,哪里有山,哪里是海”,這些父親常抱著他娓娓道來的,都是成為飛行員所必須具備的地理和氣象方面的知識。
像張吉這樣從新型的現代化的飛行學院過來的年輕人來說,感受更多的是更加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飛行技術,“現在什么都電子化了,網絡準備、網上學習考試、電子航圖、電子任務書……不像我爸年青那會兒,拿個地圖看還要小心被風吹走。”張吉笑道,“現在手冊和檢查單寫的非常詳細,所有的安全管理理念都倡導手冊化管理,按章操作。”
不過,父親40多年的飛行經驗和日常的諄諄教誨,小到東南亞飛行的英語通訊技巧,大到B737-700/800型加裝小翼后的操作要領,對他仍然起著書本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親退休了,從此在天空交錯的無線電頻道中,再也聽不到熟悉的聲音了,再也沒有清晨家中一去一回,擦肩而過,彼此叮囑的默契。張吉心中不是沒有遺憾,但更多地是衷心的祝福。
“老爸平安飛行了一輩子,退休以后多陪陪媽媽吧。我已經長大了,更先進的機型、更遠的航線、未來的民航就交給我們這一代人吧。”(文/周舒紅、李帆、蘭龍輝、鄭唱 圖/周靖杰、詹松)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湖南機場:2019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達1611.8萬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