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機場2號航站樓啟用:鶴舞云天際 龍騰映蒼穹
追潮知海闊。
在這北方金色的深秋里,吉林機場集團的又一大手筆——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赫然綻放!
遠眺吉林向海——丹頂鶴的故鄉,此時,別開生面的“鶴舞云天”的設計造型無聲地昭示著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正以鶴舞云天之勢,開啟了為一座城市、為吉林大地的守望!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這是吉林人張開的臂膀!
這是吉林人敞開的胸懷!
吉林人已抓住發展的契機,正以昂揚的新姿擁抱、融入吉林發展振興的大時代!
航空暢,政經活。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1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萬噸、飛機起降13萬架次的目標設計。
作為促進地區、國家政治關系、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機場成為一個地區最活躍、最具潛力的戰略組成,今天,隨著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的啟用,這份來自頂層設計吉林振興、航空先行的戰略眼光,呼之欲出的是吉林機場人的自豪、吉林人振興路上的氣魄,更昭示著吉林振興的美好愿景與世界更緊密的相聯……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
新空港,新夢想,新啟航,新輝煌。
2018年10月28日,伴隨著長春龍嘉國際機場送走首個出港航班,又一歷史性時刻篆刻在吉林民航的發展進程中——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正式啟用。
2005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實現從“大房身”向“龍嘉”的順利轉場,結束了吉林省沒有民航專用機場的歷史,極大地改善了吉林省民航交通基礎設施,架起了吉林走向世界的空中橋梁。
13年后,吉林民航再次掀開發展的新篇章。經過3年的緊張建設和運營籌備,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空港,以“鶴舞云天”之勢,將其靚麗的容顏展現在世人面前,開啟了吉林機場集團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
它將作為鑲嵌在長吉圖經濟帶上有力的支撐點,充分發揮區域樞紐機場的作用,成為東北亞經濟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助推吉林經濟騰飛,讓吉林以更加廣闊的胸懷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科學調研護航 基礎建設提檔升級
吉林省地處東北亞腹地,是全國9個邊境省份之一,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長春市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東北亞十字經濟走廊核心。
當前,吉林省正牢牢把握新一輪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著力構建最優良的發展環境。機場作為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不僅承擔著公共運輸功能,也是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橋梁。它的快速發展不但是一座城市開放的象征,而且將給地方社會經濟帶來了全方位的“加速”。

夕陽下的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
隨著吉林省和長春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客貨運集散能力提出巨大挑戰,迫切需要加快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對于開放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建設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對于加快長春市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自2005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2017年11月,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正式邁入千萬級機場行列。但現有1號航站樓容量僅可滿足65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已不能滿足航空業務量快速發展的需求。發展與資源匱乏的矛盾尤為突出,硬件設施條件已經成為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航空業務量快速增長卻資源緊張的窘迫局面,成為擺在吉林機場集團面前最為緊迫的課題。
打通因基礎設施不足制約發展這一瓶頸刻不容緩!
目標很明確: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勢在必行!——這是適應吉林省民航運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是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吉林省旅游事業發展和加強吉林省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是構建地方綜合交通體系的需要……
根據長春龍嘉國際機場航空業務量的發展規模、發展勢頭及總體規劃,在吉林省委、省政府,長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在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于2015年10月開工建設。
航空暢,政經活。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1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萬噸、飛機起降13萬架次的目標設計。這份來自頂層設計經濟發展,航空先行的戰略眼光讓我們傾聽到了吉林振興鏗鏘有力的足音。
如今,新建長1068.5米的第二平行滑行道開闊舒朗;28個停機位的站坪已然就位;12.8萬平方米的2號航站樓延展新姿;5萬平方米地面停車場和4萬平方米地下停車樓,2萬平方米輔助生產生活用房,配套建設道路、供電、給排水、供冷、供熱和消防救援等輔助生產設施等井然有序。
隨著吉林省“一主多輔”機場網絡格局的構建,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作為省內龍頭機場的引領作用越來越大,服務區域也越來越廣,其擴建將更大程度提高吉林省及長春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進一步改善吉林省和長春市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力度,對吉林省和長春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出發大廳
邁向智慧人文 現代空港閃亮開啟
如今,一座現代化空港的啟用,開啟了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的夢想之旅,未來之旅。
踏入2號航站樓的瞬間,與動感、流線、舒展的機場相映成趣的濃厚的人文氣韻撲面而來——以“鶴舞云天尋佳境,白山松水筑華章”主題設計為理念的航站樓內,“吉林元素”渲染下的繽紛四季凸顯出多彩吉林的獨特魅力;出發大廳2隔離區東西兩側的文化長廊,是一幀幀令旅客流連忘返的旅游風光攝影作品……
沒有服務是一勞永逸的,優質的服務必須把握行業的脈搏!改善服務的動力則來自吉林機場集團多年步伐穩健、使命、責任意識的永鑄。
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廣大旅客、服務航空公司,“四個服務”意識牢牢地印記在二期建設的每一個環節。
理性的認知,在嚴把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吉林機場集團積極踐行“真情服務”理念,使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建設不僅將更多的智能、人性化應用于設計中,還作為理念貫穿于整個二期建設過程之中。
一切設計都要以旅客滿意為出發點!這是鐵的原則,更是錚錚誓言。
安全、便捷、人性化——就是以安全合理的結構保證旅客出行順暢;以人性化的設計真情服務旅客。
“3個方向的指廊呈放射性布局,減少了旅客的步行距離和中轉時間;從安檢口至最遠的登機口不超過300米,方便旅客步行至各個登機口,有效縮短登機距離……”讓即將出行者充滿了期待。“僅航站樓專用設備就包括直梯20部、扶梯10部、自動步道梯6部,4個值機島共56個值機柜臺,13條安檢通道;行李系統采用全自動分揀方式,并設置空筐回收系統;配備8臺自助值機設備與4臺自助行李托運設備,將有效縮短為旅客辦理值機、安檢、行李提取的時間……”新航站樓的人性化彰顯著頂層設計者的用心摯誠。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地處東北高寒地區,如何為旅客在冬季嚴寒、雨雪天氣出行時提供舒適的登機保障?在2號航站樓設置23個近機位登機口,同時建設地下二層停車樓作為過夜停車場,這些環節在二期建設中成為頂層設計者反復推敲的細節。而綜合交通樞紐一期北區工程與航站樓實現有機融合、同步啟用,將多種交通方式便捷換乘,更是把握了人性化設計的精髓!
“以智慧機場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建設”,智慧機場建設是吉林機場集團在2018年工作報告中的重中之重。而要實現“打造國內同層級領先的一流智慧機場”的終極目標,更需要一步步的腳踏實地。
為進一步提升新航站樓智能化,吉林機場集團通過智能化手段,提高了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運行效率和旅客出行體驗。
在新航站樓,旅客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APP程序辦理二維碼電子登機牌,實現值機、安檢、登機全流程的無紙化出行;可以通過自助值機、自助托運、自助身份證明打印、自助查詢終端等的更多自助業務辦理服務;更將成為東北三省首家應用的最為先進的全自動行李分揀系統的機場,傳輸快、效率高、差錯低等優勢將為旅客出行的行李跟隨問題免去了后顧之憂;新航站樓還開通了停車場微信無感支付專用通道,實現了與高速公路微信專用通道的對接,給旅客提供了機場與城市之間的順暢通行感受。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自助語音、微信客服等科技手段,解答旅客疑問,發布機場動態信息,實現機場與旅客之間的“零距離”溝通。
二期工程把握了人性化,把握了智能化,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向品質化機場又邁進了一步!
勠力同心攻堅 匠心雕筑“四個工程”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民航“十三五”規劃運輸機場建設項目,備受矚目和關注。在民航行業和地方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吉林機場集團舉全集團之力推進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
對于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來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面臨的挑戰和困難還有很多。特別是長春地處中國東北平原腹地,冬季寒冷漫長,有效施工時間短,給設計、施工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建設運營高度交叉等施工困難,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新機場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善始善終,再創佳績”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內涵,繼續秉承“龍嘉精神”,以“工匠品格”一路踏行一路歌,爭創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確保施工安全、質量、進度及投資控制。

13條安檢通道
“鋼結構及屋面安裝完成后,方可進行拉索施工”。根據現場實際工程進展,鋼結構及屋面安裝完成預計需要到2017年6月底,7月才能開始進行幕墻拉索下料、張拉等后續施工,直接導致2017年根本實現不了“暖封閉”,則航站樓就無法在2018年竣工,整個工期得延后1年。
面對阻力,如何破題?為保證暖封閉的時間節點,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指揮部召集國內幕墻頂級專家、設計、施工等單位,研討“拉索幕墻提前下料及張拉施工方案”,采取提前下料、張拉與屋面安裝交叉施工等措施,解決了拉索幕墻必須在鋼結構荷載必須卸載完以后才能施工的難題,確保了2號航站樓“暖封閉”,為冬季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百年大計,質量為先。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建設以爭創“魯班獎”為目標,使用新工藝、新工法40余項,并在采用上嚴把工程質量關,采取“先進行試驗、確定樣板段、全面推廣”三步實施法。航站樓造型獨特,為確保屋面結構安全,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指揮部通過多次抗風掀試驗,將原材料變更為H66型鍍鋁鋅鋼板,在滿足屋面技術要求與整體造型的基礎上,抗風掀承載力更高,該材料在大面積金屬屋面的采用為國內首家。項目全過程應用BIM技術(建筑信息模型),提前模擬各工序、工種作業面,明確管線各標高順序,全面優化施工現場平面布置,保證了施工精度、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效率。
建設者們的辛勤付出收獲了一項項榮譽: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項目相繼獲得“中國建筑工程鋼結構金獎”“國家級科技示范工程”等獎項,并將申報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在項目設計上貫徹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獲得綠色建筑二星認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五個方面,堅持開展綠色施工,獲得了“全國建筑業綠色建造暨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稱號。
品質機場升級 筑得好巢美鳳來棲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啟用后,進一步提升了機場的綜合保障能力,也標志著吉林機場集團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新時代。
筑得好巢引鳳棲。看好吉林航空運輸市場和良好的運營環境,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將目光聚焦于此。截至2018年9月,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共有35家航空公司累計運營139條航線,通航72個城市,運輸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增速在東北地區四大機場中位居第一。

智能服務機器人
更令人振奮的是,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實現了航空公司運營基地引進的重大突破。2018年1月26日,吉林機場集團與青島航空簽署航空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至2020年,青島航空每年在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投放3架過夜運力,符合民航局規定要求后成立基地公司。同時,爭取東方航空、成都航空等意向公司停放過夜運力。
吉林機場集團將持續優化完善航空網絡布局,通過打造至國內省會級城市和區域樞紐機場的航班快線,形成全天候多頻次、航班時刻布局均衡的快線產品;構建東北地區干支機場間的航線網絡;豐富國際通航城市,將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打造成為連接東歐的橋頭堡。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智慧機場建設指導綱要》作為智慧機場規劃、建設的指導依據,確定了打造“六個平臺”工程、構建以“六個SMART”為基礎的智慧機場總體思路。搭建云服務、大數據、物聯網、GIS、互聯網+、融合通信這六個平臺,布局“智慧藍圖”;構建起一套以智慧安全、智慧運行、智慧服務、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商業為基礎的為之有效、長期發展的智慧機場管理體系。與此同時,將智慧機場建設融入到“數字吉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文旅”建設體系中,最終建設成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智慧名片。
展望未來,吉林機場集團將積極響應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推動省內“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通互促”的區域機場群建設,充分發揮航空樞紐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使航空產業與區域經濟完全融合,努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機場群和城市群的協同發展。全面啟動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推進1號航站樓改造、三期擴建航站樓及飛行區工程建設。
鶴舞云天際,龍騰映蒼穹!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建設是吉林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發展的需求與產物,必將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改變著機場參與吉林政治、經濟生活的力度,成為助推吉林振興,助推吉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吉林機場集團總經理宋鹍說。

地上停車場
未來為吉林機場集團描繪了一幅可期的圖景——那就是至2020年,吉林機場集團將建成以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為核心的“輪輻式”航線網絡格局,全集團旅客吞吐量達到1700萬人次,將吉林機場集團打造成為國內同層級領先的機場管理集團。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首都機場集團公司“4-3-4-1”總體工作思路的引領,不斷提振著吉林機場集團前行的士氣——讓所屬機場的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讓服務品質成為行業的一面旗幟,探索追尋的腳步永不停歇,在吉林省對外開放、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新一輪吉林振興中,吉林機場集團正身形矯健地續寫龍嘉傳奇!(吉林日報記者 張茁 通訊員 高華 唐青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威海機場:過站旅客突發心臟病 緊急施救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