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一飛沖天”的雄心
羅家良
新加坡駐華大使
點睛
航空公司和機場之間,政府寧愿選擇機場。如果新航沒有競爭力,競爭不過其他航空公司,那就結束營業收掉。所以我們是先把機場發展起來,吸引更多國外的航空公司,給新航帶來更多競爭以及更大壓力,讓它做得更好。至今二者都發展得不錯,所以這個策略是對的。
采訪·緣起
新加坡是全球著名的花園城市,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
自1990年中國與新加坡正式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新加坡是較早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同時與中國正搭建金融互聯互通、建設基礎設施、開展三方合作、提供法務支持等4個平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在經貿合作領域,新加坡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把從重慶到新加坡的貿易通道升級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把廣州知識城項目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推進江蘇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及重慶互聯互通戰略合作這3個新中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
過去20年,新加坡航空業保持了8.6%的年均增長率。目前新加坡航空業總體產值高達420億美元,占GDP總額的10%以上,這一比例超過中國和美國。
新加坡的航空運輸業具有國際聲望。新加坡航空以優良的飛行服務享譽全球,被稱為“航空界創新服務領導者”,特別是以“新加坡女孩”為代表的極高水準的空乘與餐飲服務。樟宜機場則是世界典范。自1981年啟用以來,作為亞洲最著名的航空樞紐,樟宜機場36年來共獲得480多個機場獎項,連續數年居世界最佳機場第1位。
新加坡政府確認航空業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領域,必須致力于提高新加坡在航空領域的國際地位,做強航空制造業,加快推動本地航空產業轉型發展。為此,實里達航空航天園(Seletar Aerospace Park)應運而生。
目前,進駐實里達航空航天園(Seletar Aerospace Park)的企業已有62家。該航空航天園年產值已達80億新元,并保持10%的增長速度;擁有羅·羅公司除英國本土以外最現代化的海外工廠;是普惠公司除美國本土外唯一的發動機風葉生產地;是空客A380和波音787等機型所用發動機的體系中的重要組成。
新中兩國共同為“一帶一路”倡議搭建的4個平臺有哪些細節?新加坡在航空業發展方面積累的成功經驗是什么?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新兩國關系還將如何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我們走進新加坡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獨家專訪了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
羅家良接受本報記者光琪凝采訪(汪洋/攝)
采訪·精華
01
自由貿易升級
記者:2018年11月,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見證下,中國和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根據該《升級議定書》,新加坡企業在華能夠得到更多的市場準入和強有力的保護;同樣,新加坡也會在航空運輸、快遞和環境等領域對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放。請詳細說明該《升級議定書》對于中新兩國雙邊關系的重要意義?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新加坡與中國在去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主要體現了兩國雙邊合作的意義,也體現了在多邊領域的意義。先談雙邊領域,新中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自2009年生效以來成果突出。從2013年開始,連續6年,新加坡是在華投資最多的外資來源國,中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這些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
2018年11月12日,在李克強總理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見證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與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部長陳振聲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
可是兩國的這份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得比較早,當時處于嘗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階段,所以比較保守。兩國領導人都覺得有必要與時俱進,更新這份協定。所以2015年習近平主席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我們達成了共識,要提升FTA,開始磋商FTA升級版。
FTA升級版涉及很多領域。在關稅領域,這一次進一步降低了關稅。除此以外,在服務業,雙方都對對方的企業進一步開放,比方說中方對新方的法務行業、海洋行業和建筑業進一步開放,新方則對中方的環保行業、快遞行業和金融行業進一步開放,我們對投資的保障力度也進一步加大。因為現在新加坡是在中國投資非常多的國家,中國現在對于“走出去”也非常重視,我們加強了對投資的保障。FTA的升級版還新增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以及環境保護這3個21世紀合作領域的章程。除此以外,對推進貿易便利化,即簡政放權、打造宜商環境,我們也都下了功夫,也有相關的條文。比方說海關報稅,海關申報程序簡化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
在多邊領域,在新階段的全球環境中,尤其是在世界某些地區有一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時候,我們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可體現我們共同維護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
02
一帶一路
記者:新加坡是比較早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同時也是非常積極參與的國家。您在不同場合闡述過新加坡正在搭建四大平臺以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細節?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新加坡是較早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因為我們本區域對于基礎設施有巨大的需求,而之前的機制無法完全滿足需求。
我們歡迎任何能夠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發展的倡議。目前新中兩國正在開展四個領域的“一帶一路”合作:
第一個是金融互聯互通的平臺。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錢萬萬不能。要發展,一定要有資金。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當中,新加坡就占了22.7%。資金主要流入新加坡的金融市場,作為種子基金來發債、舉債或者是跟其他的資金合并以成立投資公司,投資區域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2018年9月19日,在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測評結果顯示,新加坡位列“一帶一路”投資環境指數第一,國家投資環境指數最高,報告分析稱,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動力強勁、營商環境優質、對華關系友好,是排名靠前國家普遍具有的特點。
第二個是建設基礎設施的平臺。在我們兩國合作的重慶互聯互通項目中打造的新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就是從中國的西部,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利用鐵海聯運的方式,通過北部灣連通新加坡,然后再把貨物運到其他國家。這條新的貨物路線已經開通了一年多。之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往西邊延伸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往東南邊延伸的,可是兩個網絡不連接�,F在我們通過新陸海貿易新通道把它們連在一起,更好地發揮網絡效應,可以支持中國西部的發展,也可以讓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更緊更密。
第三個是與第三方領域合作的平臺。傳統的模式就是兩個國家的企業合作。我們正在創新,探討是否可以利用新加坡與中國的合作經驗到第三個國家發展。現在中國的ODI(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FDI(外商直接投資),所以我們的合作模式也要與時俱進,不僅是到中國來投資,而且越來越重視與中國企業一道“走出去”,到第三個國家發展。
第四個是給“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法務支持的平臺。因為“一帶一路”項目都是跨國合作,涉及的金額非常龐大。不過項目多了,投資多了,難免會有一小部分項目遇到商業糾紛,這是自然的。新加坡可以是解決這些商業爭議的平臺之一,我們提供調解中心以及商業仲裁平臺,包括國際商業法庭。我們特別重視前兩項:調解中心以及仲裁中心為什么?調解中心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友好協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它能帶來雙贏的結果,讓項目可以繼續實施下去。同時,費用和時間也比較少。
03
中新合作
記者:中國政府與新加坡政府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去年是中新天津生態城建成10周年,今年迎來了中新蘇州工業園啟用25周年。同時,中新(重慶)互聯互通項目進展良好。請介紹一下這些合作項目的最新進展?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兩國的合作項目處于“3+1”的狀態。蘇州工業園于1994年正式建成,今年迎來了它啟用25周年。
我們正在深入探討是否可以利用新中兩國蘇州合資公司在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項目。
天津生態城完全不一樣。我們共同選了一片鹽堿地,把它打造成一座可持續發展、宜商宜居且環境良好的現代城市。目前已有接近10萬人口以及幾千家企業落戶。它可以算是生態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態城
我們正在推進重慶互聯互通項目,主要針對四個領域。一是現代物流互聯互通,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國際陸海聯運新通道。二是金融互聯互通,即把中國的西部通過重慶與外部的金融市場連接起來,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融資成本。我們已經支持了很多在西部投資的項目,以更低的利率來貸款。三是民航領域,我們增加航班,也與重慶機場三號航站樓開展非航空業務的合作。四是我們正推進通信電信產業的互聯互通。
除了這3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以外,我們去年在李克強總理訪問新加坡的時候,也把新中廣州知識城項目升級為國家級的雙邊合作項目。廣州知識城主要目的是支持廣州的經濟轉型升級。廣東省是以傳統制造業起家的,現在也想發展知識產業,如動漫、醫療藥品、生態科技、生化科技研發等。尤其是在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方面,廣州知識城可以發揮它獨特的優勢。
04
成功經驗
記者:新加坡是世界知名的民航強國。除了世界級的載旗航空新加坡航空和樟宜機場之外,新加坡的航空維修業占據亞洲市場25%的份額,包括波音、空客、通用電氣等許多跨國企業也紛紛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物流中心。請跟我們分享一些新加坡在航空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我們還在學習。民航業可以分為幾個領域,當然大眾看得見的就是機場和航空公司,除此以外還有航空維修和其他相關行業。
我先講機場和航空公司。我們建國不久,想要發展成為一個航空樞紐。新加坡航空是反對的,這是因為新航擔心發展航空樞紐要吸引更多國外的航空公司到新加坡,會造成競爭。當時以李光耀先生為總理的政府很清楚地向新航表示機場是屬于國家的,機場的繁榮會給新加坡帶來很多游客和商機,會國內,帶動刺激很多行業發展,所以它對整個國家發展的效應是非常大的。
新加坡樟宜機場
航空公司是屬于股東的,當然新加坡政府也是股東之一,可是它畢竟是一家公司,所以他希望新航能增強競爭力,有更強的危機感去跟別的航企競爭。二者之間,政府寧愿選擇機場。如果新航沒有競爭力,競爭不過其他航空公司,那就結束營業收掉。所以我們是先把機場發展起來,吸引更多國外的航空公司,給新航帶來更多競爭以及更大壓力,讓它做得更好。至今二者都發展得不錯,所以這個策略是對的。
新加坡航空
除此之外,在維修方面,要件其實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維修地必須是一個航空樞紐,它的航空互聯互通性一定要很強。只有很多飛機往來,才有可能在這里進行維修。目前新加坡航空樞紐可以說是符合這個條件的,樟宜機場去年客流量有6500多萬人次�,F在已經有100多家航空公司入駐,目的地涵蓋400多座城市,一共有7400多個航班,所以互聯互通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機會。
同時,我們必須有可靠的品質,航空安全的監管一定要嚴格,服務水平一定要高,還要確保效率等。最后,發展這些行業還需要人才,我們必須有培養這方面人才的教育體制。
05
實里達航空園
記者:新加坡已經確認航空業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領域。為此,新加坡建設成立實里達航空航天園(Seletar Aerospace Park),加快航空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加速航空制造業的發展。請介紹一下實里達航空園建設的最新情況?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其實實里達航空航天園(Seletar Aerospace Park)有160公頃是機場,還有跑道,另外160公頃用于航空維修、航空生產等。
實里達航空航天園
整個設計取決于我們跟企業的關系很近,大家互相商量,互相了解需求,這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對大企業的服務非常全面,剛才你就提到了GE(通用電氣)、Bombardier(龐巴迪)等,這些企業都在新加坡設點。有了這些企業,我們會采用一種重級的發展模式,把一些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引到同一個點來,這樣才能夠打造一種良性的生產生態。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人才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硬件是不夠的,還是要有軟件。當然,各企業都有自己的培訓課程。一些比較大眾化的課程可以由實里達航空園開設,讓園區里的6000多名專業人士參加,這是提供給他們的一種額外服務。
06
增加互信
記者:自2017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新加坡第一大客源國。請談談航空業在推動中新兩國貿易往來、人員交流和旅游業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我們非常歡迎中國的游客、商人到新加坡。這能帶動經貿往來,而且在人文交流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這能增進兩國人民的理解,增加互信,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兩國旅游業發展和旅客的增加給我們帶來了機遇。新加坡的旅游業者非常努力,為很多中國游客提供了很多量身定做的服務。比方說,現在到很多公共場合我們的標志不只有英文,也有中文,巴士司機甚至其他種族的新加坡同胞也會講幾句中文,這為中國朋友帶來了便利。在政府方面,我們前幾年推出了多次往返的簽證。今年1月28日,我們又推出了新政策。只要擁有某些國家簽證,中國游客在過境新加坡時就可以享有96小時的免簽證待遇。我們歡迎更多中國朋友到新加坡游覽。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21日發布新聞公告說,自2019年1月28日起,新加坡給予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往返第三國過境新加坡96小時免簽證入境待遇。
07
兩國關系
記者: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請問您如何評價中新兩國雙邊關系,對未來兩國關系的發展有何期望?
新加坡駐華大使 羅家良
新中兩國關系這20多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除了在經貿領域外,我們也在很多其他領域有非常深入的合作,如人才培訓、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我深信我們在這幾個領域會繼續加強合作。
首先,兩國領導人的互訪頻繁。去年中國3位重要領導人——李克強總理、韓正副總理、王岐山副主席——訪問了新加坡。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張志賢副總理、尚達曼副總理也分別訪問了中國。在這些訪問之后,我們去年也實現了剛才所談到的三個升級: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過去被稱作南向通道的從重慶到新加坡的貿易通道現在升級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廣州知識城也升級了。
2009年3月,以廣新雙方簽署的《關于合作建設“知識城”項目的備忘錄》為標志,中新合作項目“廣州知識城”正式落戶廣州科學城北區。
接下來我們要更好地推進4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即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重慶互聯互通項目,以及升級后的廣州知識城。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兩國在“一帶一路”四個平臺上的合作。今年4月,李顯龍總理也會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除此以外,我們也將推進其他機制包括兩國領導力論壇、社會治理高峰論壇,以及兩年前設立的法律與法務圓桌會。
最后,新加坡與中國各地的合作也要進一步加強。我們之前與中國7個省份的政府成立了商務的經貿理事會,今年我們會與上海成立一個更先進、范圍更廣的機制化合作平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上海機場去年凈利逾42億元 高質量發展漸落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