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平川:重慶正努力“飛”向國際航空樞紐
不知大家是否察覺,重慶民航事業的發展速度加快了。
這次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之前,我專門為智慧機場建設去了幾次航站樓,既從旅客角度又從一名管理者的角度去感受智慧機場建設成果。總體來說,我感到很愉快,很輕松。我想,旅客也能感受到重慶機場之前推出的反向尋車系統、無紙化乘機、無感支付、臨時身份證明自助系統等智能服務,所帶來的順暢便捷。
實際上,圍繞旅客的所需,提供最有新意和最有體驗感的乘機服務,只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借此,我想將重慶努力構建國際航空樞紐的一些建議、感受,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支持和關注我們正在做的工作。
建議在重慶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
這次來北京之前,我在參加集中視察、統一培訓和座談交流的同時,專門與有關航空公司、物流企業等進行過多次座談,同時到各市場部門開展調研。期間,我做了一個決定,要將去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的《關于在重慶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的建議》,再次帶到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建議該政策在重慶全面實施。
去年,這份建議得到了公安部給予的書面答復(公提字〔2018〕第72號)。今年,我還要繼續呼吁。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簽證便利化,陸續在多地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一個地方的開放水平決定發展水平
個人認為,目前在重慶實行的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受停留時間短、旅游產品不便安排等因素影響,運行效果尚未達到預期,同時也與重慶的定位不相匹配。因此,在重慶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是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具體行動。而與已獲批的成都市聯動,則是發揮成渝開放政策合力,建設成渝經濟區和世界級機場群的需要,將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發揮成渝國際航空樞紐功能,與鐵路、長江水運等多式聯運無縫銜接;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西部對外開放,增強外國人來渝投資、旅游觀光、商務探親的便捷性。
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開放帶來進步。我認為,重慶的民航事業,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開放是時代的一個強音,對一個地方來講,開放的水平決定著發展的水平。
“陸海新通道”聚集人流量和貨運量
其實,爭取這項過境免簽政策,不僅是為了推進重慶民航開放發展,其背后,更主要是為助推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推動建設“陸海新通道”、努力構建國際航空樞紐等建設獻一份力。
今年1月7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云南等西部省區市就共建“陸海新通道”簽署了框架協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重慶代表團提交全團建議——將“陸海新通道”明確為國家戰略性項目。作為其中參與者,我感到責任重大。
我認為,“陸海新通道”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只有人流量、貨運量越多越高,規模經濟效應才會越大,才能發揮優勢和作用。如果在重慶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將對“陸海新通道”建設起到助推作用和帶動作用,同時,還將為“陸海新通道”發展鐵路、水運、公路、航空等多種物流組織方式高效聯動、多式聯運提供政策支持。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將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這些,我看到了重慶民航發展的更多機遇。另外,我還建議盡快出臺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規劃,并且站在長遠的角度,統籌研究重慶第二國際樞紐機場建設。
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指出,將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世界級機場群,當然,重慶民航也將抓住這次機會,加快推進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項目建設。
記者視角(晚報)
一位充滿激情思想跳躍的民航人
去北京之前,通過微信,譚平川代表與我分享帶上全國兩會的建議,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的每個提問。5日下午,在重慶代表團駐地會場,會議結束后,他提著包,拿著保溫杯,站在過道上,非常有親和力地與我當面交流。他的思想非常跳躍,不斷提及重慶機場加快建設“智慧機場2.0”的各個內容,不斷表達他的觀點和看法。
他激動地說,今年,重慶機場將率先在國際(地區)安檢區做試點,開通8條自助安檢通道,力爭打通邊檢與機場安檢互認渠道,簡化出港流程。旅客只需自助掃描登機牌,便可以完成旅客人臉識別、身份比對,安檢驗證時間將縮短50%。
他告訴我,今年,還將通過引進國際中轉邊檢自助驗放系統,讓符合免檢政策的24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機組人員實現自助通關,該系統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啟用。
他還透露,重慶機場將在國際出入境區域,投用輔助查驗智能機器人;將建立集自動立體倉庫、貨物追蹤定位、倉儲狀態實時監控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倉庫”;今年重慶將多開航線,力爭開通至舊金山、圣彼得堡、雅加達、曼德勒、馬尼拉、福岡等國際客運航線……
相信譚平川代表的滿滿激情,會感染他所帶領的民航隊伍,為重慶建設交出一份好答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王勇:加大對中小機場支持力度 推動貴州民航高質量發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