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內地機場旅客吞吐量排行:北京第一 上海出入境第一
2018年,我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又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全球第二個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北京首都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三亞鳳凰國際機場,2018年成為中國唯一一個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的普通地級市機場。
城市機場吞吐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人口因素及其構成、地面交通情況以及區域機場的布局和功能定位等等。
由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城市群,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不僅自身常住人口集中,商務、旅游等流動人口也非常集中,所以全國內地十大機場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區域。
同時,伴隨著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快速發展,以成都、西安為代表的西部機場客流量也快速上升。
截至2018年底,全國(不包括港澳臺,下同)共有民用機場233個。2018年,年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以上的達20個。內地排名前50位的機場如下:
機場 本年累計 同比增速
1 北京/首都 10098.3 5.4
2 上海/浦東 7,405.4 5.8
3 廣州/白云 6,979.0 6.1
4 成都/雙流 5,287.7 6.2
5 深圳/寶安 4,934.9 8.2
6 昆明/長水 4,708.8 5.3
7 西安/咸陽 4,465.3 6.7
8 上海/虹橋 4,362.8 4.2
9 重慶/江北 4,159.6 7.4
10 杭州/蕭山 3,824.2 7.5
11 南京/祿口 2,858.0 10.7
12 鄭州/新鄭 2,733.5 12.5
13 廈門/高崎 2,655.3 8.4
14 長沙/黃花 2,526.6 6.3
15 青島/流亭 2,453.6 5.7
16 武漢/天河 2,450.0 5.9
17 海口/美蘭 2,412.4 6.8
18 天津/濱海 2,359.1 12.3
19 烏魯木齊/地窩堡 2,302.8 7.1
20 哈爾濱/太平 2,043.2 8.6
21 貴陽/龍洞堡 2,009.6 11.0
22 三亞/鳳凰 2,003.9 3.3
23 沈陽/桃仙 1,902.7 9.7
24 大連/周水子 1,876.3 7.2
25 濟南/遙墻 1,661.2 16.0
26 南寧/吳圩 1,509.8 8.5
27 福州/長樂 1,439.4 15.4
28 蘭州/中川 1,385.8 8.1
29 太原/武宿 1,358.8 9.6
30 南昌/昌北 1,352.4 23.7
31 長春/龍嘉 1,297.0 11.2
32 呼和浩特/白塔 1,215.9 17.5
33 寧波/櫟社 1,171.8 24.8
34 石家莊/正定 1,133.3 18.3
35 珠海/金灣 1,122.1 21.7
36 溫州/龍灣 1,121.9 20.8
37 合肥/新橋 1,111.1 21.5
38 銀川/河東 894.5 12.7
39 桂林/兩江 873.2 11.1
40 煙臺/蓬萊 843.3 29.7
41 麗江/三義 753.0 6.0
42 泉州/晉江 744.3 39.4
43 無錫/碩放 720.8 7.8
44 北京/南苑 651.3 9.4
45 揭陽/潮汕 649.4 33.9
46 西寧/曹家堡 634.0 12.6
47 西雙版納/嘎灑 444.6 11.4
48 拉薩/貢嘎 435.4 17.1
49 綿陽/南郊 393.9 11.2
50 常州/奔牛 332.8 32.6
2018年內地機場按旅客吞吐量排名的前十大機場分別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與2017年數據比較看,這十大機場主體沒有變化,最顯著的就是排名西安超過上海虹橋,成都突破5000億大關,說明西部經濟和人口流動都呈現良好的活力!
2018年,北京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繼續排名第一。上海擁有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兩個機場,2018年合計突破1.17億。浦東機場2018年達到7405萬人次人次,排在全國第二位。
第三位是廣州白云機場,2018全年約7000萬人次。排在第四位的是成都雙流機場,該機場近年來快速增長, 2012年突破3000萬人次,2018年就實現了5000萬人次的突破,是全國增長最快的大型機場之一,也從側面驗證了成都近年來經濟和旅游的快速發展。
第七是西安咸陽機場,西安咸陽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460萬人次,首次超越虹橋機場升至第七位。
上述十大機場排名僅包括了中國內地,未列入排名榜的香港機場和臺北桃園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分別在7000萬和4000萬以上。據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前九大機場都進入了世界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50位。
從出入境吞吐量來看,上海浦東機場以3840萬雄踞第一,其出入境旅客占全部旅客的占比也超過50%,遠遠高于首都機場的2685萬!這說明,在國際化方面,至少是國際航線開拓方面,上海明顯好于北京。
出入境吞吐量排名變化很大,因為目前我國出境旅游以及商貿往來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許多機場爭開國際航線,機場旅客吞吐量會產生爆發式增長。從2018年數據看,烏魯木齊、福州、鄭州以及西安機場,同比增幅都在30%以上,在國際航線開拓上取得突破。
從國內一線城市看,深圳出乎意料排名靠后,不僅比北上廣差距巨大,甚至遠低于成都、杭州,看來鵬城在國際化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
西部幾大機場在出入境吞吐量方面表現都不錯,成都600萬,重慶324萬,昆明409萬,西安270萬。成都、重慶一直暗戰不斷,口水戰不停,這個數據明顯讓成都風光一把,在開拓國際航線方面,重慶的力度還需要加把勁。近年來成都雙流機場大幅增開國際航線機,價格相對便宜,所以許多出入境旅客選擇成都機場進出。
全國第二、第三經濟大省江蘇、山東在出入境方面表現均欠佳,南京機場與無錫機場合計、青島與濟南機場合計都不足500萬,還不如成都、杭州單個機場的吞吐量。尤其是濟南機場,無論是硬件、軟件還是機場旅客吞吐量都處于殿后的位置,急需改變!
從分省數據來看,將所有機場按省區劃分并重新排名,我們看到各省市機場吞吐量出現很大的變化,有些與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活躍程度密切相關,有的與高鐵的便利性呈負相關,有的直接與旅游度假直接關聯,更多的是與人口基數密切關聯。
從相關數據我們看到,2018年浙江超越四川,福建超越陜西,貴州超越廣西,江西超越甘肅,更多層面是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基數的因素超過了旅游對航空的需求程度。
云南排名靠前但凈增量低,四川、陜西情況類似,有后勁不足的感覺。
廣東凈增量超1000萬雄踞第一,這一方面說明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高度活躍對航空市場產生巨大需求,同時也說明,在經濟邁上中產臺階以后,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基數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一點從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經濟相對發達,人口較多的省份凈增量排名靠前也能很好的反映出來。
中部崛起在經濟上已經很好地體現出來,在機場旅客吞吐量上也逐步體現。中部三省排名為湖北、湖南、河南,凈增量排名剛好相反,說明市場的潛力正逐步梯次挖掘。
河北與安徽均在重要機場群的邊緣,潛力也很大。
根據國家發布的《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 到2035年我國運輸機場數量將達到450個左右,比目前數量增長近一倍,地面100公里覆蓋所有縣級行政單元,民航旅客運輸量將占到全球四分之一,未來前景令人振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孟加拉劫機者動機曝光 竟因向女演員求婚被拒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