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蘇州到底需不需要一座機場?
機場!機場!機場!
近日結束的全國“兩會”,至少40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建議,加快推進蘇州機場規劃建設工作。不僅如此,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長李亞平也提出:“懇請支持規劃建設蘇州機場,并盡早將其列入國家相關規劃之中。”
就像當地媒體所說,建設機場,是蘇州人民多年來的“夙愿”。而說起蘇州“逐夢”機場的曲折歷程,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
1994年,軍用蘇州光福機場曾開通聯航,每周兩個航班來往蘇州與北京、佛山之間,但八年后即告停航。
2009年,隨著上海將虹橋機場所有國際航線東移到浦東機場,導致蘇州、無錫等蘇南城市航空物流成本、時間成本大大增加。為此,蘇錫常均加入新機場爭奪。最終的結果是,次年,無錫碩放機場由江蘇省、蘇州、無錫注資,合力改建為“蘇南碩放機場”。
作為中國最強“地級市”,蘇州的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以2018年數據為例:蘇州工業總產值、全社會用電量全國第2,進出口總額全國第4,汽車保有量全國第5,一般預算收入全國第5,保費收入全國第6,地區生產總值(GDP)全國第7、快遞業務收入全國第8……
近30年間,蘇州與機場并非沒有緣分,但總歸是擦肩而過。時至今日,蘇州成為全國GDP前20位、人口過千萬的城市中,唯一沒有機場的城市。蘇州的急切,可想而知。說到底,蘇州究竟需不需要一座機場?
“異地”之痛
據粗略估算,2018年蘇州航空出行人次超過1600萬,航空出口貨運量約100萬噸。
自2015年蘇南碩放機場二期擴建(續建)投入運行以來,在很多人看來,蘇州身邊已有兩座機場——距蘇州站約35公里(駕駛距離)的蘇南碩放機場,以及距蘇州站約90公里(駕駛距離)的上海虹橋機場。
而且,如上文所說,身處無錫的蘇南碩放機場,蘇州也有出資擴建。再建一座蘇州機場,似乎顯得并不那么必要。
“做大碩放機場是王道,蘇州另搞一套本來就是虛榮心作怪!”
“周邊50~100公里之內,有那么多機楊,夠了!蘇南機場離蘇州才多遠?”
上述觀點,可能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不過,來往蘇州的旅客應該都有感受,不管是去浦東機場、虹橋機場還是碩放機場,“異地機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方便。
例如,作為跨市出行,出租車運營有限制,通往兩大機場的公共交通也尚不完善。
從蘇南碩放機場到蘇州火車站,搭乘公共交通就要倒騰三次。而根據城叔親身體驗,機場大巴的安排也讓人感到不太友好。機場大巴(30元)與7座商務車(50元)交叉安排發車,從時間表來看,如果4:20到達蘇南碩放機場,除非想花2小時干等,否則只能消費商務車。

圖表來源: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官網
如果從虹橋機場到蘇州,高鐵雖然快捷,但也總得去火車站倒騰一圈,而機場大巴,官方給出的參考是耗時3小時。

圖表來源:上海機場集團官網
就當下而言,無論是包括蘇州在內的上海都市圈,還是蘇錫常都市圈,都在一體化起步階段。蘇州與無錫、蘇州與上海之間都還存在不少壁壘需要突破。幾十公里的距離,雖然聽起來感覺并不遙遠,但“異地”機場在接駁等公共服務方面,始終不如本地便捷。
同時,這種不方便,顯然也會為來蘇商務交流、旅游觀光、國際合作等帶來一定阻礙。這或許也是蘇州一直盼望自有機場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教授王超就告訴媒體,自己經常來往蘇州工作,感覺非常需要建立一個便捷的機場。對此,李亞平也坦言:“作為常住人口超過1200萬的城市,蘇州在航空運輸方面需求巨大、增長旺盛,社會各界對建設蘇州機場呼聲很高。”
現實需要
進一步看,對城市而言,一座機場對城市能級、城市形象提升,以及樞紐交通、物流貿易和產業結構優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作為制造業大市,蘇州雖然經濟體量不小,但在全球產業鏈條中整體仍處于中低端。當前,蘇州正在謀求從“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轉變,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正是其重要發力方向。
全球知名城市評級機構GaWC不定期公布世界城市名冊,其重點關注領域正是各城市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房地產顧問公司等先進生產性服務業。在2018年的排名中,蘇州僅處于Gamma-(三線弱),除北上廣深外,成都、天津、南京、杭州、青島、大連、重慶、廈門都在蘇州之前。
實際上,發達國家正是依靠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領先優勢,主導著全球生產網絡和產品價值鏈。
為此,2018年,蘇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2019年,蘇州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以高端化為導向,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在國家發改委員會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國土產業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看來:“CBD是一個大城市的“大腦”,從事城市最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它身處城市中,但服務于全國甚至全球,因此其對機場的需求度非常高。它在空間上的選址,應該處于傳統中心城市與機場中間區位,組織效率最高。”
當前,蘇州已瞄準“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定位,提出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如果沒有便捷的機場服務,可以想象,這對于蘇州的全球競爭力提升,將是一個硬性阻礙。
一個機場從規劃到正式運營,需要耗費數年甚至十年。考慮到未來發展,當下蘇州急著“爭”機場,也在情理之中。
區域配置
當然,對蘇州來說,建設機場這類大型交通設施,所需考慮不僅是城市自身發展,更重要的是區域資源協調配置。
最直接的是空域。在民航專家綦琦看來,長三角是我國東部戰區空防最前沿,這也對民航空域帶來制約。對于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來說,需要先提升現有存量資源利用效率,再談增加資源擴張。
再比如航線。蘇州周圍機場數量不少,這也意味著周邊機場、相應航空公司已經布局好航線,“再去競爭并非不行,但總體來看,會造成一些資源浪費”。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看來,機場也是一門“生意”,區域客源無法再支撐一個機場,就可能帶來惡性競爭。
“蘇州想要建機場,不能只從蘇州的利弊去考慮。一定要超越市域、省域思維,以長三角區域發展大格局來審慎規劃。”陳耀告訴城叔。
目前,蘇州的一個重要機遇是,上海兩大機場正趨于飽和。按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2035年機場旅客和貨郵吞吐量預計將分別達到1.8億人次、650萬噸。而2018年上海浦東、虹橋兩座機場旅客、貨郵運輸已分別達到1.17億人次、417萬噸。
就在今年2月,上海第三機場選址確定南通的消息引發熱議,后經華東民航局確認,目前還在選址比較中。而此次全國“兩會”期間,蘇州也打出“區域協作牌”,強調建設蘇州機場或將有效分流上海機場客貨運壓力。
蘇州當地媒體也提到:“規劃蘇州機場,不僅是蘇州自己的需要,更是鞏固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提升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某種程度上,蘇州機場的呼聲與上海第三機場的呼聲是相連的。”陳耀補充說道,綜合考慮地方需求、區域機場飽和等情況,長三角區域、上海都市圈區域是否確實需要新機場?建設在哪里合適?這恐怕還需要國家層面、民航局層面進行充分論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黑龍江省:機場計劃年度建設投資130億元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