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24小時待命!開上億直升機去救援!這機長帥呆了
約見金匯通航航空救援機長華海峰之前,他剛結束楚雄消防救援支隊地震救援演練回到昆明,還沒歇腳就接受了采訪。之前記者就聽了一些他的救援故事:1988年出生的他,是累計安全飛行時間超過5000小時的年輕機長。記者以為他翱翔藍天,一定經歷過許多仿佛電影里才會有的讓人驚心動魄的事情,但跟他聊完之后才了解,原來激情澎湃的是故事,而并非他的飛馳人生。
2008年汶川地震,當時的華海峰還是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一名飛行教員,災區封路,人和車都無法進出,物資供應和人員救治全靠一架架直升機,作為飛行教員,汶川地震在他心里種下了航空救援的種子。時隔5年,雅安地震,自然災害前生命的脆弱和珍貴讓華海峰堅定了要走上航空救援的道路的決心,當初種下的種子就此破土而出。
2017年,華海峰毫不猶豫地轉戰一線,正式成為金匯通航的航空救援機長,自此開啟全年每天24小時待命的職業生涯。日出前,啟動系統、檢查燃油表、發動機設備、儀表盤狀態,保證飛機處于最佳適航狀態,隨時待命開啟新一天的工作。夜幕降臨,華海峰要和在老家的老婆、孩子視頻聊聊家常,看看兩歲多的兒子有沒有長高,也給家人報個平安。外人看到的是他沖上云霄時的帥氣和光鮮,但背后是,他的努力和付出。而于華海峰而言,付出都可全然不論,都成了對航空救援事業的堅持,這份堅持從他談起救援經歷時眼神的堅定中便可得知。
作為飛行員,華海峰深知只要是飛行就會有風險,安全永遠要放在第一位。作為機長,他更明白他要保證的是整個機組成員和被救人員的安全,為了確保自己的決策無誤,即使沒有救援任務,華海峰在備勤時也會翻閱專業資料,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知識以應對救援中隨時可能發生的變故,確保自己處于最佳狀態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
華海峰駕駛了十多年的飛機,讓他最有成就感的是,做飛行教員的十年培養了很多優秀飛行員。但論起最熱愛的,還是航空救援!華海峰加入金匯通航至今,兩年多的時間里,從交通意外的事故現場和緊急醫療救治的現場,他和機組的成員們數次上演“空中接力”,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把被救人員送到醫院,爭取了最佳救治時間。走上救援一線后,華海峰已經駕駛著救援直升機從死神手里搶回了近百條生命。
令華海峰印象最深刻的航空救援,發生在2018年初,一輛中型普通客車車輛失控駛出路外翻覆至路邊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由于傷員較多傷勢嚴重,當地醫療條件有限,華海峰所在機組緊急加入救援,8個小時的緊急救援,往返4次共救助12人,最終事故現場所有傷員都得到了及時救治。
航空救援的每次飛行背后,都是一整個救援團隊的付出,看上去一次井然有序的救援,都是經過地形航線研究和沿線天氣勘察等程序,嚴格規范按照救援流程進行。有了縝密的救援計劃,最終要確保救援零失誤,肩挑機長重任的華海峰深知自己的責任,擁有過硬的駕駛技術之外,救援機長的專業要求他必須理智冷靜,“無論心里有多掛念,我們也從不過問被救人員的后續救治情況,因為這可能會影響情緒,感性讓我們不能客觀理智地做出決定,救援中,愛心和勇氣都會導致誤判,我要保證的是整架救援機的安全。”華海峰肩上的責任就是:無論何時起航,救援結束他一定要帶著機組每個成員安全返航!
目前,中國的航空救援尚未普及,老百姓對航空醫療救援認識不足。華海峰說:“很多老百姓不相信有人會駕駛著價值上億的直升機去救他們的生命,然而事實是我們會去,因為生命是無價的。”面對處于朝陽期的航空救援,華海峰充滿信心,“在航空救援力量薄弱時加入金匯通航,把飛行技術用于實踐,貢獻自己的力量搭起空中生命線是我的使命。”希望有一天災難來臨時,危急時刻,很多人都可以相信航空救援可以在死神面前創造生命的奇跡。(周柯妤/文王宇衡/攝)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袁冶:不忘精飛初心 牢記安全使命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