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您落地 我啟航
世間萬千的父親,縱使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卻多愛把心頭奔涌著的關切轉化為寥寥的言語。
可能曾有誤會與不解,但在真正領會柴米油鹽的無奈與瑣細后,我們終于開始后知后覺地回味父親看似寡言木訥背后的雋永綿長。
在上航,有這樣三對父子(女):父親總是徜徉在云端,忙碌之余想盡一切辦法陪伴孩子;而孩子們帶著對父親的理解,同樣選擇了類似的道路,或是子承父業成為一名飛行員,或是運控簽派中“鐵打的娘子軍”,或是可柔可剛的“百變”乘務員。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上航精神便如是代代傳承,并注入新的血液。
離天空最近的,是爸爸的肩膀
“一個字就夠了,帥。”鄧文佳如是評價父親鄧衛東在她心里的形象。
20年“老上航人”鄧衛東已安全飛行了約25000小時。無論是做副駕駛、機長、教員、檢查員,還是委任代表、中隊長、副大隊長,他都一絲不茍,兢兢業業。雖然鄧衛東覺得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分內的事,但在文佳眼里,父親從來都不是一般人——“他過去是戰斗機飛行員,軍人都是保家衛國的英雄。”
受父親的影響,鄧文佳從小對飛行充滿向往。當她看到乘務員們個個著裝精致,渾身散發著光芒,她就立志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工作中需要極強的應變能力,萬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我現在是一名乘務長,可以說在航班當中起著主導的作用,遇到任何突發狀況,都需要冷靜,用最快的速度仔細思考下一步的對策。”
鄧衛東清楚女兒工作中面對的壓力和煩惱,兩人也常交流工作上的事務,女兒偶爾“不順心頂撞發小脾氣”,在鄧衛東看來很正常,多交流、多探討,平等對話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
談起父親的“陪伴”二字,鄧衛東心里有所虧欠。受部隊規章和飛行職業性質的限制,他鮮有時間照顧家庭,前半生獻給了部隊,后半生都與飛行職業緊緊捆綁,屬于個人的空間和自由幾乎為零。
“孩子童年的時候正是我在部隊忙碌的時候,那時候部隊是兩周放一次假才能回家,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所以女兒小的時候都是在姥姥、媽媽的陪伴下長大,但是我每次放假,都盡力陪伴女兒,教會她騎自行車和游泳。”
小時候,離天空最近的是爸爸的肩膀,文佳時常會抬頭望向天空,想著父親飛到哪兒了。而今,無論飛向多遠,飛去何處,父親依舊是文佳回首的方向。文佳喜歡與父親在一起飛行,但其實機會非常難得,只要是能和父親一起飛行的航班,就會讓她感到“更加安心”。
鄧文佳與父親鄧衛東
我與你是天空與地面的默契
等孫玉成趕到女兒孫陽紅的婚禮現場時,已是晚上19:30。夜色暈染得濃稠,愈發顯現出燈光的璀璨。孫玉成急忙下車,三步并作兩步小跑到女兒身邊。
賓客們從五點便開始陸續進場,靜靜等待新娘手挽父親出場。原來女兒婚禮當天,為了處理工作上的一件事,孫玉成臨時參加了緊急會議,晚到了一個半小時。“家里事情雖大,但工作畢竟要放在第一位。”聊起不小心在女兒出嫁當天“誤點”的回憶,孫玉成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有一個優先級,工作得第一。”孫玉成又一次強調。飛行軟件上記錄著他的“榮譽歷程”:總飛行里程約等于繞地球40圈。到了退休年紀,本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孫玉成,出于對飛行的熱愛,又接受了返聘回到上航。“為上航、東航做更多的工作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離開以后就瞬間感覺好像是缺了一種東西一樣,突然休息下來感覺不是很自在。”
18歲開始學飛,1995年來到上航,飛行對于孫玉成如同柴米油鹽,早已不可或缺。他曾面臨過很多緊急情況,例如某次飛至虹橋機場,即將降落時,閃電忽然打在跑道上,他迅速判斷,立即轉彎,拉起高度復飛。
儀表有時無法做到100%真實預知一切突發狀況,“遇到這類情況,提前沒有接到通知,這都需要靠臨場判斷的。當時的反應時間可能就幾秒鐘,因為高度比較低,必須提前預判并采取措施,要不然就來不及了。”
后來,在管理飛行隊伍過程中,孫玉成時時刻刻體會著無形的壓力,他提到:白天在公司,遇事總能立刻奔赴現場。而下班后接到電話,總是讓他神經緊繃,安全永遠是第一準則,嚴守紅線,“其他大小事務你也要第一時間知道,第一時間來處理。”
“父親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雖然不經常說,但各種行動還是會影響到我。”父親工作的忙碌與壓力,女兒孫陽紅都看在眼里,但她依舊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與父親類似的道路,成為了上航的運控簽派,這份不太為人知的工作實則有旁人無法想象的辛苦。
在孫陽紅最早入職時,簽派隊伍就只有她一個女生。很多女生因為工作很辛苦所以轉了行政,而她堅守11年后,依舊對這個職業懷著如初的熾熱。“把每一位旅客安心舒適地送到他們想去的地方,便是最重要的。”這是父親對她的鼓勵和教導,也是她在上航11年堅持下來的深刻體悟。
一家三代&一家三口的“續航”
于添程出生于典型的飛行家庭。外公和父親都是飛行員,母親任職于東航的機務系統,一家三代濃厚的飛行氛圍和職業精神一直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他。從小他就覺得有個開轟炸機的父親特別帥氣。而如今他終于如愿成為和父親一樣沖上云霄的“超人”。
父親于志寶從90年起便開始飛行,2000年來到上航,目前是一名上航的機長兼教員。兒子添程在2015年也成為一名“上航人”,17年10月份下隊,現在已是波音737的一副二。添程對于父親素來是既崇拜又有些“敬畏”,“(父親)工作中就比較認真,凡事按照規章制度來。我有一次復訓便是他檢查的,我本來覺得模擬機,有很多東西就可以比較隨意,所以準備得不是那么充分。然后就被他批評了,就說一定要認真對待每次訓練。”
于志寶對待每個飛行員都一視同仁,不善表達情感的他,把對兒子的關心也放到工作環節里。“工作歸工作,生活還是生活,如果上了飛機還像平常一樣懶懶散散,就很容易出問題。我對添程的要求也是如此,工作上一定要認真,生活上年輕人可以自由一點。添程的教員們也都是我的同事,我也經常會問問他們添程最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情況。”于機長笑著說。
添程在浦東的航班有時是早晨6:30起飛,4:30就必須進場,凌晨3:00便要起床。在迷蒙的夜色中起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煎熬甚至難以完成的,而添程早已習慣凌晨三點的上海,于他而言“不過習以為常的風景”。
他也曾向父親抱怨過累、辛苦,但父親始終開導他,“這種航班每個人都要遇到,你不面對別人也要面對,所以你沒有理由不去面對。像我們干飛行這行的,只能說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步才會有未來。我們都是上航人,這么多年上航這個平臺給予我們很多幫助,我們當然也應該更好地去回饋公司。”
于志寶一家三口與于家三代人的“續航”,以熱愛澆灌青春,將時間奉獻給民航,他們在各自看似平凡的崗位上演繹著不平凡的樂章。
因為熱愛,所以傳承。三位五星機長胸前的徽章無言地表達了“無悔藍天、無悔芳華”的真摯;在父親節到來這天,我們也應親口向他們表達深深的關心和敬意。
為人子女的年輕一代在角色轉換的道路上,成為了如同父親一樣有臂膀、有擔當的上航人,他們會繼承父輩的期待,懷著赤子之心與上航一同飛向更廣闊的天空!而他們的努力足以令父親相信:
“爸,別擔心,
上航曾經有你,未來有我。”
文末互動
看完上航父與子的故事,
你是否想起
與父親之間的故事呢?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
他總以背脊為你遮擋著風雨
在評論區里留下言,
說說你想對他說的話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蘇南碩放機場圓滿完成大熊貓出港運輸保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