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國航“出血”35億,值嗎?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特區政府攜390億元巨資救援國泰航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說實話,港府救援國泰航空本也無可厚非。
主要原因:
一是作為亞太航空樞紐,航空對香港太重要了。
二是國泰航空是香港航空樞紐的主導力量,占有香港航空市場份額半壁江山,國泰航空對香港維持航空樞紐地位來說太重要了。
三是國泰航空幾乎已陷入絕境,不救隨時可能倒閉。
四是國泰航空一旦倒閉,對香港航空樞紐地位將造成致命打擊。
所以從港府的角度出發,是需要出手借助國泰航空。
但是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國泰航空背后的資本是來自于英國,在許多重大事件中,可能就服從其身后資本的意志。
其實我們也能從國泰航空對內地旅客的服務表現,在香港修例風波中的舉動可以看出端倪。
所以,我們絕不放心把香港民航市場全部交給國泰航空,這也是小編建議救助香港航空的原因之所在。
我們看到,此次不僅是港府出資292.5億港幣救援國泰航空。
國航作為國泰航空的第二大股東,也出資35億港幣參與救援國泰航空行動。
對此,很多網友提出質疑,覺得國航作為國資企業不應救助國泰航空。
國泰到底應該救援國泰航空,小編以為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看:
1
穩定香港航空市場符合國家利益
由于香港的中介地位,自由貿易港的零關稅的優勢,可以把來自中國的部分貨物轉口往全球,把來自全球的部分貨物轉口往中國,對中美貿易摩擦起到較好的減震器作用。
香港雖然不像以前那么一枝獨秀,但他仍然是中國通往世界的窗口之一,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方,仍然經濟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仍然有足夠的能力和影響力帶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且這三大中心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
沒有航運中心做支撐,就不可能成為貿易中心,沒有貿易中心的巨大支持,就不能成為金融中心。
交通是先行官,又是一切的基礎,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香港特區政府一定要全力維持其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地位。
2019年,香港機場:
旅客運輸量7154萬人次,排名全球第13。
貨郵吞吐量481萬噸,排名全球第1。
在全球來看,綜合實力還是非常之強的。
2
暫時還沒有航司能代替國泰
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又是依靠大型樞紐航空公司來打造的,全球任何一個國際樞紐中心必然有一家大型樞紐航空公司圍繞其進行全力打造。
正如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說,政府投資國泰是為了“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航空服務對香港經濟發展具戰略意義,特區政府需全力維護。
因此,港府救助國泰只有一個目的,即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航空樞紐建設更是如此。
在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香港航空樞紐的中堅力量仍是國泰航空。
2019年,國泰航空(包括港龍航空):
旅客運輸量3523萬人次,占香港機場49.2%。
貨郵運輸量202萬噸,占香港機場42%。
國泰航空架構了暢通的航線網絡,從暢通全球的角度來看,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家內地機場超過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的航網結構圖
2019年,國泰從運力投放的區域來看:
美洲線占26.7%。
歐洲線占21.2%。
北亞占19.6%。
東南亞占13.2%
南亞、中東及非洲7.9%。
2019年國泰航空運力(ASK)區域構成情況
即便放到全球范圍內比較,大概也很少有航空公司的網絡架構比國泰航空更加均衡的了。
此外,國泰航空管理能力、品牌聲譽、經營能力仍屬翹楚。
3
救助國泰航空符合國航利益
2004年,國航謀劃赴港上市,上市前夕,國泰向國航伸出橄欖枝。
說實話,遭受2003年非典打擊之后的民航業并不被外界看好,國航此時也剛才諸多負面新聞中走出來,外界預測國航上市之路并不順利。
國泰航空的入股顯然對國航股份的上市產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正是由于國泰在其上市前夕高調宣布戰略投資國航,打消了外界對國航的疑慮,有了國泰的幫助和支持,國航未來的前景看好,國航的在港交所的IPO異常順利,首次公開發行共融資10.7億美元,國泰航空則以20億港元持有10%的股份。
國航的上市因為國泰的支持獲得了成功,此外國泰在樞紐建設、內部管理、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經驗也吸引著國航。
此后,國航與國泰航空的合作歷經了星辰計劃三部曲。
經過幾輪合作以后,時至今日,國航持有國泰29.99%的股權,國泰則持有國航18.13%。
國泰給國航帶來穩定的投資收益,同樣國內最賺錢的國航也給國泰帶來不菲的投資收益。
2019年底,國航和國泰續簽了《框架協議》,協議內容涉及客運聯營安排、代碼共享安排、聯運安排、飛機租賃、飛行常客計劃、提供航空餐飲、地勤支援及工程服務等方面。
國航雖然是國內最為賺錢的航空公司,但在全球范圍內來看,無論是管理能力、還是品牌聲譽還無法與國泰航空相提并論。
綜上,國航與國泰保持緊密的合作對國航無疑是有益的。
此外,國航持有國泰29.99%的股權。
無論是從合作關系來看,還是從持有的股權利益來看,國航都不愿意看到國泰航空陷入困境,更何況是倒閉。
從當前的狀況來看,國航恢復的程度還遠比國泰要好,同時國航融資難度也遠遠低于國泰航空。
因此,按所持份額參與配股來挽救國泰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可惜的是,當年協議中有一條限制了國航在國泰的持股比例:如未經國泰航空董事會批準,國航不得發出或接受收購要約。
如不是此協議限制,國航完全可以收購國泰航空。
至于這次國航“出血”35億去救國泰,到底值不值,眾說紛紜。
以小編來看,這不是值不值的事,而是國航必須“出血”!(來源:民航之翼)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海航機場:積極推動第七航權政策落地 構建海南自貿港開放新高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