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機場集團:2017年實現旅客吞吐量4686萬人次
1月4日,記者從海航機場集團獲悉,2017年,海航機場集團共實現旅客吞吐量4686萬人次,航班起降33.3萬架次,貨郵行吞吐量65.8萬噸,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179萬人次,增長幅度分別為18.97%、17.74%、24.05%、56.59%,均高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其中海南省內四家機場合計實現旅客吞吐量4234萬人次,航班起降28萬架次,貨郵行吞吐量52.7萬噸,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173萬人次,增長幅度分別為17.02%、14.34%、8.86%、60.27%,圓滿完成全年安全生產運營保障任務。
各機場旅客吞吐量創新高,國際化進程加快
機場吞吐量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2017年海航機場集團運營管理的多家機場旅客吞吐量均創新高,其中旗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完成2258萬人次,經過短短6年時間實現客流量翻一番的目標;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在只有一條跑道滿負荷運行情況下,通過科學運營管控,全年旅客吞吐量達1938萬人次;宜昌三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人次,唐山三女河機場、濰坊南苑機場和滿洲里西郊機場均突破50萬人次,安慶天柱山機場突破40萬人次,瓊海博鰲機場通航當年客流量便突破30萬人次,營口蘭旗機場突破20萬人次,各機場均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出差,還記得以前去泰國,需要中轉才能到目的地,而現在美蘭機場已經開通了直飛的航線,這大大方便了島內外旅客的出行。”正如海口美蘭國際機場2000萬幸運旅客所言,海南近年來頻頻開通國際直飛航線,這一條條國際“空中絲路“為海南省內居民走出國門帶了極大便利,這離不開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也有賴于海航機場集團不斷加大開拓國際旅游航空市場力度。在過去的一年里,海航機場集團加密航班,優化航線網絡,開通多條國際直飛航線,全年國際及地區旅客達179萬人次。截至目前,旗下成員機場共計通航航線553條、通航城市401個;其中新增國內航線177條、國際及地區航線20條,重點開辟東南亞及俄羅斯航線,與東南亞八國(除緬甸、文萊)首都及主要旅游城市、俄羅斯九座城市航線網絡實現連接,海口至悉尼的洲際航線也即將開通。
此外,海航機場集團也一直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不斷拓寬國際交流渠道,致力于打造國際化機場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與國際機場協會(ACI)簽署全球培訓站點協議,正式成為國際機場協會全球第14個、國內第1個培訓站點,共享ACI機場管理國際課程;旗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順利承辦2017年ASQ服務質量論壇,傳播服務管理優秀理念;組織代表團赴多哈、毛里求斯參加ACI第13屆亞太區峰會及毛里求斯年度峰會,與ACI簽訂《諒解備忘錄》,在機場安全、服務管理方面開展國際合作。
積極打造安全、人文、綠色、智慧機場
安全是民航發展的生命線,海航機場集團旗下各機場始終將安全運行放在工作的首位,隨著2017年運輸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海航機場集團主動作為、轉變觀念,以信息化為引領,應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立海航機場安全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形成具有海航機場特色的、行業領先的安全管理系統平臺,在“一崗雙責”的指導思想下成立安全管理機構,破除體制障礙,形成全過程、可追溯的安全監管體系。以“從零開始”為初心,多措并舉推進安全監管,成功實現2017年全年零事故,各項安全生產指標可控。
積極落實民航局“人文機場”建設要求,研究旗下各機場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亮麗的城市名片。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旅客可以穿行于綠意盎然的“呀諾達熱帶雨林”;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則能領略到別具一格的“熱帶海洋特色文化”;在宜昌三峽國際機場觀賞到三峽巴蜀文化墻;在滿洲里機場候機時感受的是俄滿蒙交匯的異域風情。
海航機場始終秉承“對社會負責,對環境負責”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響應民航局提出的“制定實施綠色機場建設標準”,通過搭建能源管理體系,將綠色發展融入機場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如在航站樓公共區域,大面積自然采光,改造高效節能型風柜,減少空調、照明等電耗370多萬度;引入飛機地面電源、空調等橋載設備33套,每年節約飛機燃料50.13萬公斤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多噸。
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新技術的發展,“智慧機場”被認為是解決當前機場運行狀況復雜問題的手段和發展趨勢。海航機場集團充分融入數字化、可視化的管理思想與理念,集成機場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同階段的業務數據,以機場建設、通航籌備、運行管理、服務管理、業務培訓等核心內容分別推進運營管控平臺、服務質量監管平臺、業務培訓平臺三大信息化系統,成員機場也相繼引入生物識別、自助登機、室內導航等應用系統,進一步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和服務品質,實現機場管理的系統化、專業化、標準化。
新的一年,海航機場集團將緊緊圍繞十九大戰略發展指南和十三五規劃,在民航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窗口期,把握國家建設“海洋強國”及“環海南經濟旅游合作圈”的戰略機遇,統籌整合國內航線資源,不斷深化國際航空市場的開發布局,繼續為中國經濟建設和民航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