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添翼國際航空樞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民航局以《關于支持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的復函》(發改地區〔2016〕2810號),同意廣州設立臨空經濟示范區。示范區規劃范圍東至流溪河、南至新石路、西至鐵山河-106國道-鏡湖大道、北至花都大道,總面積共135.5平方公里,其中機場區域面積41.64平方公里。
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圍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樞紐型網絡城市,著眼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化三大戰略樞紐功能,重點將國際航空樞紐打造成為廣州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目前,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正成為樞紐功能完善、臨空產業集聚、體制機制創新的新興功能區域。示范區內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我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之一,已入駐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和70多家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線136條,通達全球216個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85個。2016年,預計旅客吞吐量近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3.8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1%和6.5%,均居全國第三,分別位居世界第17位、19位。示范區內臨空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新科宇航飛機維修G2機庫項目竣工驗收,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部經濟園、中澳新韓自貿產業園、穗佳華南空陸聯運集散樞紐、白云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等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圓通速遞、蘇寧云商等13家企業將陸續入駐。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了旅客智能分類便捷通關、“互聯網+空港e通”、電商質量信息溯源、關檢“三個一”查驗、一站式作業、電商聯動監管等改革項目,落實24小時國際過境旅客免辦邊檢手續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成為全國首個空港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試點。
按照國家批復,在發展定位上,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將重點依托白云機場,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開放合作和改革創新,遵循臨空經濟發展規律,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嚴格實施環境保護制度,引導和推進臨空指向性強的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集聚發展,著力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與城市融合協調發展,建設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生態智慧現代空港區、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空港體制創新試驗區,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臨空經濟示范區是廣州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一帶一路”戰略、《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示范區的成功獲批,將有利于提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民航國際化戰略實施;有利于帶動珠三角地區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探索航空經濟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其他地區在臨空經濟領域的改革發展提供重要借鑒。到2020年,白云機場旅客客流量和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8000萬人次、250萬噸,示范區內外主要通道基本建成,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與航空運輸密切關聯的產業加快發展,航空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到2025年,白云機場旅客客流量和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9000萬人次、300萬噸,建成國際先進水平、功能完善、綠色生態、產業高端的示范區,推動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上水平。
示范區規劃范圍
東至流溪河、南至新石路、西至鐵山河-106國道-鏡湖大道、北至花都大道,總面積共135.5平方公里,其中機場區域面積41.64平方公里。
示范區內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我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之一,已入駐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和70多家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線136條,通達全球216個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85個。2016年,預計旅客吞吐量近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3.8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1%和6.5%,均居全國第三,分別位居世界第17位、19位。
示范區建設情況 示范區發展展望
到2020年,白云機場旅客客流量和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8000萬人次、250萬噸,示范區內外主要通道基本建成,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與航空運輸密切關聯的產業加快發展,航空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到2025年,白云機場旅客客流量和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9000萬人次、300萬噸,建成國際先進水平、功能完善、綠色生態、產業高端的示范區,推動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上水平。
專家點評
有助打造航空大都市 將成全球經濟產業鏈重要節點
“廣州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標志著臨空經濟發展上了新的臺階,推動臨空經濟成為未來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突破,將有助于廣州打造航空大都市,使得機場周邊發展成為廣州經濟的核心,進而成為全球經濟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表示,21世紀進入航空經濟時代,航空經濟對于地區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國家層面來講,廣州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白云機場是一帶一路兩大樞紐港之一,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將有利于臨空經濟的發展,對接一帶一路,發揮重要的通道和樞紐作用。
同時,臨空經濟區建設有利于在產業上對標全球,給城市帶來大量的“流量經濟”。向曉梅表示:“臨空經濟區將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在周邊集聚,形成高精尖的產業集群,未來臨空經濟將成為廣州的主導產業之一。同時廣州背靠珠三角,輻射范圍廣泛,將輻射整個華南地區,通過海港、空港聯運,再輻射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整個區域的轉型升級都起到推動作用。”具體來講,與航空直接相關的維修、高端服務業,比如融資租賃、航空保險、航空金融、航空培訓等,將會形成臨空經濟的產業集群。
“臨空經濟區獲批,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撐廣州經濟發展。”向曉梅建議,廣州可以爭取政策突破,促進融資租賃等產業的發展。同時在通關、空域管理政策等方面加快爭取政策試點落地,提高物流中轉效率。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觀點:機場流量經濟 大有可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