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機場:投運30年 筑夢藍天搭建內陸開放的“空中之路”
1990年1月22日,重慶江北機場正式投運,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山城重慶有了藍天的高度,這一年,44萬旅客從這里進出。
2019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479萬人次,躋身全球機場50強。
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重慶,實現了與世界近距離對話,成了開放的前沿。
30年來,江北機場伴隨著重慶的蓬勃發展起飛,從小到大,從一座1.2萬平方米的航站樓變成了三座航站樓,總面積達73萬平方米;從投運時的11條航線變成了開通航線366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95條,通航五大洲33個國家73座城市;從全年貨郵量不足4000噸變成了年貨郵吞吐量41萬噸;從手工辦理登機牌到基本實現旅客保障全流程的智能化,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搭建起重慶與世界溝通的空中橋梁,成為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新引擎、新動能。
30年 讓市民出行更有品質
1月17日凌晨,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邊檢區,重慶同盛假期旅行社領隊正帶領他的18位團友,在自助查驗通道前“刷臉”通關。10個小時后,他們一行將抵達布達佩斯,領略藍色多瑙河的絢麗美景。
重慶直飛布達佩斯,是江北國際機場2019年內開通的第13條國際航線,也是江北國際機場第21條洲際遠程航線。
回望航線發展歷程,江北國際機場國際航線起步較早,1997年就開通了首條國際航線,重慶-曼谷包機航線。之后,陸續開通了仁川、新加坡、東京、曼谷等國際航線,但遠程洲際航線仍是空白。
如今,江北國際機場已逐步構建起覆蓋歐、美、澳、亞、非的客、貨運航線網絡。截至2019年底,共開通國際地區航線95條,其中,洲際客運航線達到了21條,航點覆蓋了倫敦、羅馬、紐約、墨爾本、莫斯科、舊金山、洛杉磯、悉尼、奧克蘭、芝加哥、多倫多、波士頓、西雅圖、巴黎、布達佩斯等地。
“國際航線開通,我們和市民都是直接受益者。”重慶同盛假期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林玲感觸最深。“2015年重慶開通了直飛羅馬的航線,2018年又開通了巴黎航線,兩條航線開通讓市民去歐洲旅游可以兩點進出,不走回頭路。既提高了旅游產品的性價比,又降低了運營成本。”
密集的國際地區航線網絡,解決了市民“飛得出”的問題。而,如何便捷飛、舒適飛,江北國際機場用高品質發展給出了答案:航站樓面積從1.2萬平方米擴容至73萬平方米,旅客出行更舒適;跑道數量從1條變成3條,能承載空客380飛機起降,保障能力更強;從手寫機票、人工辦票,到無紙化乘機、自助托運行李、無感支付、自助通關等智能應用,旅客出行更便捷......
這些,提升了旅客的出行品質,得到了旅客和國際社會的認可。2018年度,江北國際機場榮獲國際機場協會頒發的全球同層級機場“亞太地區最佳機場”“最佳機場環境及氛圍獎”“最佳機場設施及便利獎”“最佳機場旅客服務獎”四項大獎。之前的2017年,江北國際機場也分獲同層級亞太地區最佳機場、最佳機場第一名等榮譽。
航線多了,出行品質高了,重慶市民打“飛的”逛全球已逐漸成為常態。根據重慶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的數據,2019年重慶口岸內地居民因私出入境266萬余人次,這一年市民從重慶出發前往了134個國家(地區)。
國際航線的快速發展,還有效支撐了重慶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向世界打開了“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大門。據重慶日報和攜程發布的重慶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重慶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旅游城市,重慶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均呈兩位數增長,旅游業發展速度領跑全國。
30年 助推重慶產業結構變化
機場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1月8日凌晨,重慶機場國際航空貨運站內,一批“重慶造”手機正在打板裝箱,5小時后,它將搭乘波音777全貨機飛往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此時,長3600米的第二跑道上,一架滿載著便攜式電腦配件的波音747全貨機已安全降落。
“我們最多的時候要同時保障5個全貨機,400余噸貨物。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據機場工作人員介紹,1990年,江北機場通航當年,全年貨運量不足4000噸,更別說國際貨了。貨物結構單一,服裝、皮鞋是機場貨運倉庫的“常客”。
2009年,為配合重慶市引入惠普、宏碁等IT企業,滿足波音747全貨機滿載直飛歐美,江北國際機場將正在建設的第二跑道長度由3200米調整為3600米。延長400米后的第二跑道見證了重慶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的誕生和發展,開啟了重慶機場國際航空貨運快速發展時代。
隨著惠普、富士康等全球知名IT企業落戶,重慶市產業結構悄然發生變化,航空出港貨物也出現了結構性的改變,貨郵吞吐量也快速增加。數據顯示,2019年江北國際機場年貨郵吞吐量達到41萬噸,其中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15.86萬噸,領跑西部。“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穿戴等高附加值的消費電子產品成為國際貨運站的“主角”。
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需求增加,加速了國際貨運航線的發展。截至2019年底,江北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地區貨運航線18條,航點覆蓋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莫斯科、芝加哥、哈恩、悉尼、亞的斯亞貝巴等城市。
這些航線又與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實現著“良性互動”。傳音、金立、天實精工、維示泰克、OPPO、中光電、深科技等幾十家知名品牌手機、關鍵零部件及代工企業落戶周邊,一批批高附加值產品通過這些航線高效便捷地出口至歐美澳等主要消費市場。
此外,為配合產品的快速運輸,江北國際機場正加快建設物流資源、優化航空貨物保障流程,通過引入貨運航空公司、吸引物流企業入駐、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等措施,積極配合重慶市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未來,還將探索推進“中歐班列(重慶)+航空”鐵空聯運,進一步加強航空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互通和協同發展。
30年 臨空經濟區成發展新引擎
有資料顯示,當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的臨界點,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臨空經濟就進入實質起飛階段。2019年,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479萬人次,而機場所在的渝北區,兩年前人均GDP就已超1.3萬美元。如今,臨空經濟區已進入加快發展階段。
2017年12月22日,春秋航空首架進口租賃飛機降落到江北國際機場,這標志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飛機租賃”業態實現零的突破。渝北區玉峰山鎮,重慶臨空前沿科技城所在地。被譽為非洲“手機之王”的傳音手機,從這里出發,只需15分鐘就可到達重慶機場國際航空貨運站,搭乘飛機出口到非洲。
這一“進”一“出”之間,展示著臨空產業結構和業態的變化,也凸顯著江北國際機場在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10月,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成為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2017年重慶市發布了《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中新合作航空產業項目在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中的核心作用。
如今,在江北國際機場周邊,相關關聯產業加快集聚,一批批重點企業簽約、落地。
2018年,重慶機場集團與渝北區政府共同出資組建了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重點打造航空總部、航空貨運、航空維修培訓、航空展示、航空配餐、航空服務等臨空產業。
2019年1月,重慶機場集團與新加坡樟宜機場管理投資公司(CAI)共同出資組建的中新(重慶)機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運行。
2019年9月,重慶機場集團已與新加坡新科宇航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組建飛機維修合資公司。
此外,華夏航空投資2億元打造航空飛機維修基地,彌補重慶在民航大修板塊的行業空白。在航空物流業方面,投資約13億元的重慶快件集散中心已引入順豐速運等物流企業落戶,目前示范區內規模以上大型物流企業34家。
來自重慶市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重慶臨空示范區全域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42億元,同比增長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5億元,增長11.4%;固定資產投資429億元,增長8.3%。
未來,重慶機場集團將以江北機場為中心,以“量”為基礎,充分發揮“機場+產業”平臺功能,布局航空物流、維修制造、總部經濟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總部經濟發達的航空城,為重慶經濟發展的增添新動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二連浩特機場:深挖資源優勢 推動非航業態品質化發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