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北京:十年艱苦磨礪 安全飛行鑄輝煌
2012年東航北京分公司首批機長受聘。王昌/攝
在祖國歡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之即,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也迎來安全飛行十周年。
2009年7月1日,對于東航北京分公司來說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隨著一架編號為B-6083的A330-300飛機從首都機場騰空而起,執行由北京飛往上海的MU5102航班任務,是北京分公司執管的首架飛機正式投入運營,廣大員工一直期盼著“北京起飛”的夢想終于成為了現實,至此,東航北京人正式開啟了一段砥礪奮進的快速發展歷程。
時光荏苒,在舉國同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東航“北京戰略”落地之際,北京分公司也已安全飛行了十個年頭,回首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北分人無限感慨。
啟航首都,多年夙愿終成真
2007年7月25日,東航北京分公司掛牌成立,由于前期各類保障資源有限,在成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分公司一直沒有自己執管的飛機,只負責總部和其它分子公司在京過夜始發航班的地面維護和服務保障。然而,對于競爭十分激烈的北京航空市場來說,沒有飛機,就意味著沒有拼搶市場的“家底”,特別是遇到運力緊張和航班大面積延誤的情況,既無法及時調整運力來爭取市場收益最大化,也不能及時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這也一直成為北京分公司干部員工心中的一大憾事,尤其是老員工更是深有感觸。
2009年上半年,隨著集團對北京市場不斷加大運力投放,北京分公司飛行部正式籌建,這在當時給了廣大干部員工以極大的鼓舞。2009年7月8日,東航集團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北京起飛,共迎世博”新聞發布會,正式向業內外宣布,東航北京分公司,起飛了!從此,北京分公司經營模式發生了“質”的飛躍,由原來的服務保障職能向獨立運營職能轉變,一段振奮人心的激情創業史就此開始。
從“零”起步,迅速組建飛行部
2009年5月,北京分公司首位分管安全飛行的副總經理蘇迎春正式到任。作為一名具有三十多年安全飛行經歷的資深機長,一到任,他便和始建伊始的飛行部管理干部開始了馬不停蹄、夜以繼日的工作,整整一個半月時間,從申請飛行運行許可證到取得飛行運行資質,從組建機隊到安排第一批飛行員開始執飛,事無巨細都需要逐項落實。
第一批來京的飛行員堪稱分公司發展的“拓荒者”,他們都是從總部和各分子公司選拔的優秀飛行員,但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從生產保障資源不足到住房醫療、家屬安置等問題,解決起來十分棘手,大家對這里的工作生活存在很多疑慮和不適應。為了盡最大可能解決大家的困難,凝聚發展力量,分公司各級領導始終和大家站在一起,詳細了解每一名飛行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情況,第一時間爭取資源,并督促職能單位與上級、當地政府交涉解決飛行人員來京住宿、待遇以及戶口、家屬安置和子女入學等問題,盡最大努力為大家解決后顧之憂,確保安全飛行。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這支隊伍逐步壯大,并迅速投入了緊張的航班保障任務中。自2009年7月1日首航成功起,到當年年底,分公司陸續執管了9架空客系列飛機(A330機型4架,A321機型5架),圓滿完成了首個安全飛行年,
風清氣正保安全,“創業者”不負眾望
全國工人先鋒號-北京分公司飛行一分部
北京分公司飛行隊伍一直保持著一個傳統,那就是干部帶頭,以身作則。事業初創之際,飛行部干部便己立下了一條規矩,那就是有困難,干部先上!
這批“創業者”之一,原任重型機分部經理的五星機長教員紀考尚,每年重要節假日都主動執飛。2013年春節,他連續執飛駐外19天,直至過了大年十五才與家人團聚。2014年春節他又連續駐外運行13天。作為基層管理干部,按要求他的年平均飛行小時是870小時,而他實際飛行每年都達到970小時以上。這期間他肩負著的大量管理、訓練任務,都是利用休息和飛行間隙完成的。
帶頭人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犧牲精神給飛行隊伍成長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如今,越是最困難的航線,最重要的航班、最急需的任務,領導干部沖在最前面,勇于挑重的作風已形成習慣。這也成為大家互相激勵克服困難的強大動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這支隊伍舍小家為大家的事例比比皆是,由于航班保障任務重,有的隊員受傷了,但為了不影響集體,只要傷情不影響安全飛行,依然執行航班。有的剛剛執行完一個航班,忽然接到航班臨時調整通知,二話沒說,凌晨4點又趕到機場執行航班任務。
創業初期,北京飛行隊平均每個飛行員每個月的飛行時間都在80小時以上,個別月份達到90小時以上。2015年,重型機分部人員年均飛行小時數甚至達到了975小時,飛行小時數連續六年名列東航各單位前列,“京鷹”這一美名也由此成為這支隊伍的別稱。
完善訓練體系,助推“京鷹”快速成長
事業發展,隊伍是最關鍵的因素。北京飛行部組建初期,機長僅有18名,副駕駛16名。重型機教員少、學員多一直是分公司飛行部自組建到至今面臨的主要難題。為加快飛行隊伍成長,突破人力資源方面的瓶頸,分公司多渠道爭取資源,針對生產任務繁重、人機比偏差大、學員配置失調等問題,采取航班保障與飛行訓練緊密結合的訓練方式,擇優選拔、重點帶飛、分組訓練、異地培養。先后邀請公司飛行技術骨干協助培訓,并委托云南、西北、安徽、江西等分子公司帶飛,緩解訓練壓力。同時對日常培訓和訓練進行嚴格檢查和考核,最終通過分公司飛行技術委員會評審,摸索除了一套分公司自主培養飛行員的考核機制。
與此同時,分公司高度重視后備飛行人才的培養。2012年底,分公司聯合駐地牛欄山一中,設立“飛行實驗班”,并配置給校方一臺國際民航先進的“飛行訓練器”用于教學,定期安排飛行人員到校方授課。開創了民航業內校企合作辦學新模式,不僅贏得校方的好評,也贏得社會廣泛贊譽。
2012年8月24日,北京分公司首批6名A321型新機長正式受聘,這是分公司執管飛機以來,通過自主培訓、選拔、帶飛、考核放飛的第一批責任機長。如今,這批新機長已成為分公司飛行隊伍的骨干力量,并為分公司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自此,分公司徹底改變了不能自主調整航班運力的被動局面,逐步走上隊伍發展的快車道。
筑牢安全根基,不斷刷新安全紀錄
執管飛機首航
對于民航業來說,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不容有一絲疏忽。自成立起,北京飛行部始終將安全視為最高宗旨,嚴格要求每一名飛行員按章操作,做手冊機長、手冊飛行員,防止盲目自信、盲目蠻干。時至今日,貫徹這一要求已經融入了每位飛行員的血液之中。
楊勇,五星機長,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飛行隊組建“創業者”之一,他不僅是一位資深的機長教員,也被同行稱之為安全監察的“黑臉包公”。針對分公司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他結合多年飛行經驗,主動梳理、主持并參與編寫A330與A320機型訓練大綱和《飛行運行資料匯編》、《內控差錯標準》、《東航運行手冊》等一系列基礎管理制度和學習資料。鑒于楊勇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突出成績,2018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楊勇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安全管理方面的創新成果研究,在他牽頭下,分公司“通訊監督小組”正式組建,并編纂了《通信和特殊資質帶飛冊》,加強國際航班的通訊和飛行訓練流程的監督管理,為分公司嚴把飛行員培訓標準關和能力提升,到安全監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為了更好地保證航班安全準時,2010年9月25日,北京分公司聯合民航局空管局、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三家單位在北京區域管制中心首次舉行“飛行員、管制員、指揮協調員交流合作項目啟動儀式”。項目著眼于提升不同工種間的溝通協作水平,通過彼此交換崗位,了解各自需求,增進雙方的理解和溝通,以更好地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為解決日常飛行運營中遇到的難題發揮了巨大作用。
正因篤定“安全工作永遠沒有休止符”的信念,分公司始終持續不斷的夯實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助力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截止2019年8月,分公司機隊規模已達19架。十年間,分公司安全飛行31.42萬小時,保障進出港航班架次由成立之初的5.8萬架次,增長到2018年的8.4萬架次。在航班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有力確保了安全平穩可控。
屢次臨危受命,獲得社會廣泛贊譽
作為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始終是義不容辭的擔當。10年來,北京分公司先后多次完成了利比亞撤僑、玉樹救災、世博保障、援非保障、空中放油救人、塞班臺風救助等重要專包機和突發事件重要飛行任務,多次被主流媒體關注,獲得廣泛社會好評。
2017年11月下旬,受阿貢火山噴發的影響,位于印尼旅游勝地巴厘島的伍拉萊國際機場于27號被迫關閉,致使所有進出港航班全部取消,約有上萬名中外游客滯留巴厘島。29日,隨著火山災情的減緩,巴厘島機場臨時開放。分公司得知消息后,立即調整運力,組織業務骨干組成最強機組搭配,分公司黨委書記蘇迎春親自執飛首班營救任務,針對火山隨時可能噴發的情況,細致研究航線,確定備降場,快速制定應急預案,并于當天18:32空機起飛,到達巴厘島上空時,為避免火山灰的影響,他們在空中盤旋一段時間確保安全后,成功降落在巴厘島機場。隨后,分公司連續三天派出三架A330寬體機,共協助500余名中外滯留旅客回國。
如今,羽翼豐厚的東航“京鷹”,已發展壯大到252名,其中機長教員50名,機長101名,有15人是五星機長。2012年飛行部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有16人榮獲全國民航、上海市、東航等省部級多項榮譽稱號,并涌現出馬春軍、楊勇、趙楠等業內外傳為佳話的先進典型。
十年間,在安全飛行的有力助推下,北京分公司以一年一臺階,兩年一大步,三年一飛躍的速度,在優質服務、市場營銷、品牌建設、基礎管理等各個方面,持續創下優異業績。旅客運輸量由成立之初679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1235.13萬人次。面向未來,伴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營,東航北京分公司已踏上新的征程,在大興機場這一嶄新的起點上大展鴻鵠之志,開辟新的天地。(文:范瑾 圖:范瑾、王銘博、王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紅土航空:第12架“南京溧水號”飛機接機儀式在祿口機場舉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