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記憶:初心就是把川航做大做強
杜光信:川航股份公司原運行總監,2008年10月退休。
憶往昔,我們進駐雙流機場,可以說是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租的人家的廁所、豬圈,然后把那個草坪打了以后,就搭了個草棚子,不叫草棚子,一個簡易的房子作為指揮中心。簽派室就在那個邊上,這邊上是什么呢?上面是個茅棚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不下雨,里面還在滴雨。要穿雨鞋在那里面工作,穿雨鞋工作。那個指揮中心,指揮的人、值班經理啊大家在一起的那個地方稍微干燥一點。
當時有幾架飛機,我們的供應是抬籮筐,抬那個筐筐往飛機上送東西,送食品、送水。我們的開水,沒有開水房的,人家的開水房我們去打水是要掏錢的。而且我們的電話機,當時在雙流機場我們打長途是很困難的,我們只能跟人家溝通一個那個電話的明線,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個,那個你都沒見過,滾啊滾啊,要那個東西一弄,打電話,只能跟他們站調打一個電話,兩個電話——站調、區調。你說打長途以后呢,打到他們總機,從總機轉,轉那邊再給你轉過來,比如我們飛機在外面壞啦?你要是了解一下情況,那很艱難的。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工作的環境。
我們的飛行員進場的車,是公共汽車,人家淘汰的公共汽車改裝的。人家報廢了,我們就把它弄過來以后改裝改裝,接送飛行員。那時我們的飛行員住在玉林賓館,沒有辦公樓的。工資待遇方面,我們的工資在雙流機場里面是最低的,最低的收入。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川航人不畏艱巨、艱苦奮斗,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不計較錢,不計較生活條件,不計較待遇。這個時候呢,大家是團結一致、兢兢業業,在那里干。這個初心就是希望把川航做大做強,總是有一個指望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很艱難了,航線很艱難。民航總局有個副局長,他首先開民航總局那個航班會,那時我去參加的,搞計劃。他首先第一句話,你們地方航空牢記你們的宗旨,拾遺補缺,就你航空公司要撿人家拋掉的、遺失的東西,然后完了以后哪里有缺口你就到哪里去。就拾遺補缺,別爭航線,好航線沒你們的份兒。這就是宗旨,給我們的宗旨,說你要航線要不到的。所以在我們搞航線的時候很艱難啊,非常艱難。
我講的是,見人低個頭,見人就低個頭,抬不起頭啊,沒有知名度。
你來人家問你:“你是哪里的?”
“我是民航的。”
“民航哪里的?”
“雙流。”
“雙流哪個單位?”
不敢講川航,講了川航人家瞧不起。你規模小啊,飛機小啊,沒有知名度啊。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Y-7飛機飛到哪里呀?我們北面飛到太原,最遠西安、太原、石家莊。我們南面飛到汕頭,但是進不到廣州,Y-7進不了廣州,也進不了北京。東面我們飛到上海、武漢。
我希望川航做得更大、更好、更全面,在全世界范圍之內我們有立足之地。
給年輕人呢,我忠告他們:不忘初心,不要忘記過去,但是還是要進一步地發揚光大我們原來艱苦樸素的作風。奮斗,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川航是一個剛剛出芽的幼小的嫩苗,這個嫩苗怎么能長大,怎么樣讓它茁壯成長,全要靠大家精心地呵護,精心地灌溉,讓它慢慢地長大,成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紅土航空與醫院兒童共慶中秋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