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亭父子三人的廈航情緣
張華亭,1945年出生,1988年進入廈航,曾任總務部書記兼經理,2005年退休,工號:00289
張冰冰,1996年進入廈航,北京分公司市場銷售部總經理,工號:02001
張靜靜,1997年進入廈航,飛機維修工程部基地維修領班,工號:02337 圖為張靜靜正在檢修飛機。江觀明/攝
來廈航前,張華亭是部隊某司的后勤部長,1988年退役后,轉業加入廈航。還在初創階段的廈航,一窮二白,崗位職責尚不清晰,有著23年部隊后勤保障經驗的張華亭主動牽頭組織后勤工作。作為廈航“總務第一人”,他將初創時期廈航人的衣食住行照顧妥帖,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力量。
“廈航是改革開放民航發展的縮影,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十分榮幸。”如今,張華亭已過古稀之年,一些時間久遠的事情卻依舊歷歷在目,他表示,在民航系統17年,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國民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的艱辛,那種自豪感是無法名狀的。
創業先持家 廈航“大管家”組建6個食堂
“我在部隊就是做后勤的,廈航的后勤就交給我吧!”三十年前,42歲的張華亭從部隊轉業到廈航,當起廈航的“大管家”。
“沒有車,當時的董事長就乘坐54座的大客車去市政府開會,結果門衛一看,怎么這么大的車,怎么樣都不放行。在當時,廈航就是這么個情況。”初創時期的廈航什么都沒有,所有工作都要從零開始。沒有食堂,就搭一個草棚埋一個鍋灶建一個“食堂”;沒有火,張華亭帶頭拉個板車就去木材廠拉木材;沒有桌椅,就一人搭一個碗,蹲在地上圍著爐就吃開了。那段艱苦歲月里,這個在空地上臨時搭蓋起的棚子便是廈航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食堂,解決了百來號人的工作用餐問題。
公司正處于初創階段,花出的任何一分錢都必須用在刀刃上。為員工解決住宿問題,張華亭跑前跑后,“找房子,找床鋪,沒錢請人搬,就三五個人一張張床鋪扛著上樓,50多號人的住宿問題就這么解決的。”飲食是后勤的一大開銷,如何讓員工吃得好又控制支出合理?從批量進貨到利用運力跨地采購,張華亭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原材料。“鮮海帶兩塊錢一斤,我們就買未泡發的,一斤三毛五可以泡成十斤。花菜呢,托著飛機到西安買,這邊三塊錢那邊不過七毛錢,又便宜又好吃!”二十多年前的菜價,張華亭還記得分毫不差。
1989年,廈航基地辦公樓在廈門高崎機場落成,廈航也與波音簽訂協議購買了3架B737-200飛機,公司發展漸漸步入正軌,員工隊伍也日漸壯大,食堂由空地上的簡易棚子,搬遷到航空賓館的地下室,再搬到機場附近,終于建起公司第一個獨立的食堂。由于口味好價格便宜,每每趕上飯點,食堂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二十余人的團隊忙得飯都顧不上吃,常常從早上四點不停歇忙活到晚上十一點。人手不夠用,張華亭二話不說,擼起袖子便開始摘菜幫廚。“找張華亭,去后勤食堂!”成為總務部員工常掛在嘴邊的話。
1997年前后,廈航在泉州初步投放運力,由于一線生產壓力大,后勤保障跟不上,機組就吃泡面解決用餐問題。了解情況后,張華亭二話不說,帶著團隊背著鍋趕往晉江機場,插上電現場就開火做起飯來。不做飯的時候,就帶頭砌磚抹墻搭建食堂,累了就在車斗上休息一下。這一支援就是一個禮拜,直到晉江食堂建起來,才撤回總部。
從平地圍爐吃飯,到組建6個職工食堂;從僅有四輛車到擁有獨立的總務車隊、機組車隊、機務車隊……張華亭在廈航后勤陣線一呆就是17年,“對航企來說,后勤是能影響公司發展的重要基礎!”遇上難題了,他就扎根現場一邊干活一邊指揮一邊想法子,當好一線工作者的強勁后盾,雖苦,卻也樂在其中。
兩代廈航情 從“開荒一代”到“發展的一代”
三輩合影。江觀明/攝
張華亭的兩個兒子都在廈航工作。從兒時起,兄弟倆對父親工作的印象總離不開一個“忙”字。父親“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形象對兄弟倆產生不小的影響。
張冰冰是家中長子。畢業時,張冰冰放棄待遇優厚的企業,選擇了尚不出眾的廈航,“父親常念叨著,民航是朝陽產業,是國家走向強大的根基。從小看著許多像父親一般的老一輩廈航人鞠躬盡瘁為廈航努力拼搏,讓我對這家企業的未來也有了信心。”
經過22年的沉淀,張冰冰已經從一名普通的航線員,一步步成長為廈航北京分公司的營銷負責人。回顧一路的發展,張冰冰坦言,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如今,公司的航線網絡已經覆蓋亞歐美澳四大洲,營銷工作也漸漸向國際一流看齊。不僅業務開展上越來越規范,利用大數據,我們也可以對票價、市場進行更精細化的管理,做出更科學準確的決策,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小兒子張靜靜是一名機務維修人員。“剛進廈航時,公司僅有16架飛機,一轉眼已經有超過200架飛機了。新員時公司B757首次C12檢的畫面還歷歷在目,轉眼,自己也作為小組負責人參與到B757在公司的最后一次C12檢工作了。”公司的快速發展,讓他感慨不已。他也始終銘記初入行時,父親“安全就是生命,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差錯”的教誨,忠實本分,扎根在一線生產中。
多年前,父親一句“來廈航試試吧”,讓兩個兒子義無反顧地將青春全部奉獻給了廈航,沿著父親奮斗的足跡,兩代人交替接棒,陪伴著廈航一步步成長。“遇到困難時想想老一輩,總覺得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珍惜這份機會,不管舞臺大或者小,都必須要腳踏實地把工作做扎實了。”和父親一樣,一輩子踏踏實實把一件事做好,始終是兄弟倆對自己最根本也是最長久的要求。
正如張冰冰說的,“希望能繼續燃燒自己的每一分力量,讓公司越來越好。未來某一天,也能自信而放心地對兒子說,‘工作的話,不如來廈航試試吧?’”
相信這家人的廈航故事,還能繼續書寫很久很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聽東航浙江分公司進博會保障故事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