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20架飛機年底裝北斗導航 全球航班追蹤將自主可控
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北斗三號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北斗導航離每個人都不遙遠,未來,它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民航領域,以提高中國和全球航空安全水平。記者獲悉,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20架國航飛機裝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哪些民航飛機已經用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3架國航飛機已裝載并投運,未來將廣泛用于國產飛機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飛機用上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據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介紹,2019年年底,在中國民航局的組織安排下,中國民航大學與國航聯合開展北斗運輸航空應用示范項目,首架裝有北斗設備的CA1897航班于當年12月25日從北京飛往新疆喀什,實現了基于北斗的運輸飛機全程定位和追蹤。
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一共將有20架國航飛機用上北斗系統,其機型有波音737和空客321兩個系列,各10架。吳仁彪表示,目前已經有3架飛機完成改裝任務,并投入運營。
除了這20架國航應用示范項目的波音、空客飛機,中國的國產飛機也正在或者即將使用北斗系統。
2017年10月14日,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ARJ21-700飛機降落在山東東營機場,這次試飛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一次實現了在國產民用客機上的測試應用,也是國產民用客機第一次使用國產導航系統。
按照計劃,中國商飛制造的國產大飛機C919將裝載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立項推進國產商用客機北斗導航系統改裝和應用。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也將安裝北斗導航系統。
此外,在通航領域,全國目前共有300架通航飛機安裝和使用了北斗終端,實現了通用航空飛行動態信息實時監視,為通航飛行任務審批、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民航領域有哪些優勢?
可與其他導航系統互補,短報文通信功能將成特色優勢
目前,民航運輸領域已經投入使用的是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其中GPS應用最廣泛、最成熟。該系統已經納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為全球193個國家和38個地區提供民航導航服務,有20多年航空應用歷史。
但是,民航對于衛星導航定位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要求比較高,單一星座往往難以滿足要求。因此,吳仁彪分析認為,未來中國的北斗系統將成為國際民航界導航領域一個新的核心星座,與其他系統形成互補關系,通過與其他系統的兼容、互操作,提高民航導航與監視系統的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從而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可控的系統,這對于提高我國航空器的自主可控全球追蹤能力非常重要,也可以避免過度依賴GPS系統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吳仁彪說。
此外,同美國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Galileo系統相比,北斗系統不僅能夠定位、測速和授時,還具有短報文通信功能。如果在海上沒有手機信號,或是災害發生時通信受阻,就可以通過北斗終端發送短報文。
吳仁彪認為,我國北斗系統的特色短報文通信技術未來將進入GPS等系統尚未覆蓋的增量市場,比如通航和無人機安全監管等領域,解決低空飛行目標“看不見、聯不上、管不住”的技術難題。2018年9月,一架裝載有北斗導航系統的通航飛機在新疆和田山區失聯后,通過北斗短報文發送定位信息后,立刻得到了飛機的初步位置坐標,最終機組人員全部平安獲救。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如何實現國際化應用?
率先做好民航領域應用,贏得國際話語權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走上國際還需跨過哪些門檻?吳仁彪分析認為,中國民航應該率先做好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
他解釋說,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個衛星布局完成意味著北斗系統可以向全球提供服務。北斗三號系統以服務全球為目標,就需要一個全球性行業來落地應用。“民航業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所以,中國民航應該率先用好北斗系統,這樣才能為北斗贏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推進北斗民航全面應用,需要首先推進北斗在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制定。為此,中國民航局與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配合,組織建立了北斗國際民航標準制定團隊,先后參加了導航系統專家組40次會議討論,提交技術材料100余份,目前已經完成了關于北斗系統的175項技術指標驗證。
適航取證也是北斗要走向國際的重要的一環,也就是說,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要像民航飛機那樣通過國際組織的“考試”,合格后取得“資格證”,方能應用在國際民航領域。但記者了解到,要取得適航證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有專家建議,可以在通用航空領域,以及國內支線航空領域、無人機領域裝載更多的北斗導航系統,通過“小飛機”產業的發展帶動北斗導航系統在大飛機、民航運輸領域的應用,提高北斗導航的可靠性,贏得國際話語權。此外,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后,星基增強系統的建設步伐應該加快,因為這對于民航應用也非常重要。
2019年1月,民航局曾發布消息稱,正式向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提交北斗星基增強系統民航應用驗證評估工作文件。北斗星基增強服務系統建設不僅能夠增強北斗星座的性能,同時也能提升GPS等其他星座的精度和完好性。系統按計劃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及周邊地區民航運行所用衛星導航系統的能力,為我國運輸及通用航空導航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
鏈接: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的三個階段
2019年12月,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路線圖》,提出要大力推進北斗系統應用,總體實施路徑為“從易到難,從便攜到機載,從監視到導航,通用運輸統籌推進”。
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分為近期(2019年-2021年)、中期(2022年-2025年)和遠期(2026年-2035年)三個階段。
近期目標是到2021年底,基本實現北斗系統通用航空低空空域定位及監視應用,完成北斗系統運輸航空器追蹤監控及授時應用典型示范,推動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中期目標是到2025年底,全面實現北斗系統通用航空定位、導航與監視應用,基本完成北斗星基增強系統運輸航空定位導航應用,全面推動北斗系統運輸航空導航及監視應用,實現大型無人機混合空域運行典型場景應用,積極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航應用北斗。
遠期目標是到2035年底,構建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與GPS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雙頻多星座GNSS技術應用體系,逐步實現北斗系統民航行業應用“全覆蓋、可替代”,為運輸、通用航空及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提供精確完好、安全可靠的導航服務,為空中交通提供全空域監視服務,全面升級民航安全水平、空域容量、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為新時代民航強國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進一步推動北斗全球民航應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同日!ARJ21飛機正式入編國航、東航、南航機隊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