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為什么說香港機場門戶地位不保?

圖:美媒分析,香港過去被視為中國的門戶,但隨著GDP僅1.9%、陸客大減、零售業銷售下降、生活品質調查下滑,門戶地位岌岌可危。王英豪攝
以香港為基地的國泰航空去年財報大虧約5.75億港幣,這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后,首度出現大幅虧損,還預期今年一年都不會好轉,震驚航空業界。美媒分析,香港過去被視為中國的門戶,但隨著GDP僅1.9%、陸客大減、零售業銷售下降、生活品質調查下滑,門戶地位岌岌可危。
據《彭博》報導,中國客運和貨運航空公司總數在短短5年內增長了28%,達到55家。空中飛機數量在10年內增加了2倍多,達到2650 架次,且價格更具競爭力。同時中國政府預計在2020年前興建至少50座機場,北京、上海和廣州機場提升到國際樞紐層次,北京第二機場也在興建中,都意味著香港的重要性日益下降。
分析師指出,約有730萬人口的香港可能不再能夠支援高級服務航空公司,特別是當中國大陸48家跨境航空公司經常發起價格戰時。中國的首要任務是在未來5年盡可能獲得更多國際航班。
此外,香港一向自傲的生活品質也節節下滑,在Mercer發布的指數中,香港只排名第71位,落后新加坡和東京;同時越來越少陸客前往香港、澳門旅游購物、飲食,導致香港零售業連續21個月下跌,去年香港GDP成長率只有1.9%,大幅低于中國的6.7%。
航空咨詢公司Endau Analytics的創始人尤索夫(Shukor Yusof)認為,中國的成長阻礙并壓倒性勝過國泰航空和香港。中國不再需要香港作為門戶,香港的地位已不如10年前來得重要。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法總統就奧利機場襲擊事件發公報 重申反恐決心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