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機場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舉辦 協同創新打造區域發展強勁引擎
論壇現場(東哈達/攝)
12月1日,以“協同發展創新作為”為主題的中小機場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江蘇淮安舉辦。來自民航政府管理部門、機場、航空公司、民航院校、航空物流企業、地方臨空經濟產業園區等相關企事業單位領導、專家和學者代表,共聚一堂,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共同探尋促進中小機場與區域經濟發展之路。
論壇現場(馬歡/攝)
本次論壇由淮安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民航報社聯合主辦,由淮安民用機場有限公司與和淮安空港產業發展辦公室承辦。論壇聚焦中小機場發展現狀與趨勢,交流學習機場發展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成功經驗,深入探討“十三五”期間促進中小機場發展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推動中小機場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全面發展。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民航業以強勁的發展態勢、領先的安全水平、美好的發展前景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們應在航空運輸整體運行景氣的大環境下,按照“幸福美好”的要求,提升運輸質量,加快機場建設,持續提高發展與保障能力,助力民航強國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會嘉賓(馬歡/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大衛表示,航空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決定了航空經濟必須以航空樞紐建設為基礎,以物流業的發展為先導,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聚集為目標,最終實現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城市競爭力大幅度提升。
淮安市委副書記、淮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長蔡麗新介紹,淮安機場通航7年來,運輸生產快速增長,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0萬,創造了支線機場發展的“淮安速度”。目前,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即將建成投用。淮安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牢記總書記囑托,建好周總理家鄉”為動力,努力把淮安機場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國際航空港,推動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民航報社、中國民航出版社社長馬松偉表示,近年來,作為航空運輸體系神經末梢和基礎節點的眾多中小機場,緊抓中國民航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披荊斬浪,奮勇前行,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為所在區域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帶動了配套產業發展,推動了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區域發展新動力。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秘書長李小梅認為,我們應把轉型作為中小機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點,讓中小機場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更大功能。中國民航局中青年技術帶頭人、臨空經濟研究所創始人曹允春教授為大家解析了目前中小機場發展的困局,提出統籌機場、產業、空間三要素,實現航空運輸由交通運輸供應者向城市經濟服務者轉變的思路。淮安市副市長趙權介紹了機場為淮安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點投面收”效應,分享了淮安在推動機場建設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方面的思路和做法。來自東航物流、海航物流、圓通速遞、淮安空港產業園、龍浩集團、華夏航空、淮安機場、宜昌三峽機場、麗江機場、呼倫貝爾機場、綿陽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忻州五臺山機場等單位的代表,和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的發展經驗。
記者在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中小機場發展迅猛,發展空間與潛力巨大,旅客、貨郵吞吐量在全行業所占比重逐年增長,百萬級支線機場逐年增加,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為民航大眾化發展的重要支持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此外,在論壇舉辦期間,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還分別與海航集團旗下海航機場集團、新華聯航臨空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產業基金、產業生態城兩份合作協議。這標志著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海航集團正式建立新型戰略合作關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首都機場愛衛會開展“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