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楚標: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發展前景廣闊
2020年,在全球航空業受疫情影響陷入普遍低迷的大環境下,粵港澳大灣區的航空發展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方面,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4376.8萬人次,登頂全球第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運量均攀升至全國第三,展現出了引人矚目的強大韌勁;另一方面,香港航空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港龍航空停運,國泰航空、香港航空大規模裁員,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了87.7%。

全國政協委員、東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楚標(圖片由東海航空提供)
盡管如此,全國政協委員、東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楚標在接受采訪時對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發展充滿了希望:“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區域經濟建設,將帶動客流、物流極大發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我對香港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會變。”
抓住機遇 促進香港航空業走出低谷
截至2020年底,東海航空的飛機數量和旅客運輸量同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156%和235%。“十三五”期間所取得的成績讓黃楚標對東海航空在“十四五”實現跨越式發展有了充足的底氣。“粵港澳大灣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擁有7200萬人口,GDP高達1.6萬億美元,結合當前大灣區‘9+2’城市群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區域投資政策等諸多有利因素,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機遇,黃楚標決定在香港設立運行一家新的航空公司——大灣區航空,并且將在市場、運營、人才、產業等方面與廣州、深圳、珠海等開展一系列深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增添一份力量。
“我們選擇這個特殊時期在香港籌建運營大灣區航空公司,一方面是要促進香港航空業盡快走出低谷、恢復發展,同時吸納一些社會就業,給民眾以信心,為香港早日克服疫情影響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想為從香港出行的旅客增加選擇,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航空服務。一直以來,香港比較側重國際航線的發展,內地航空網絡布局薄弱,旅客到內地出行更依賴從廣州、深圳中轉。根據此前的相關數據,如果香港5%的旅客能直飛到內地,每年就有約400萬人次的出行量,這部分市場還有很大。”黃楚標表示。
為民營航空預留發展空間
疫情影響下,我國民營航空的發展也出現了“冰火兩重天”。華夏航空在困境中率先恢復,甚至實現了逆風飛翔,令全球民航業為之側目。但也有不少民營航空公司生存狀況如履薄冰,不得不通過股權轉讓、戰略重組等方式尋求自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民營航空公司是刺激由國有航企主導的航空市場破局創新的一股新生力量。但近年來一些民營航空公司遇到資源瓶頸、資金匱乏等困難,我認為國家應該更加重視民營航空發展,幫扶民營航空解決經營中遇到的困難。”黃楚標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黃楚標認為此舉對于幫扶民營航空解決當前面臨的經營困難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希望能夠進一步減免民航發展基金的征收。
“另外,民營航空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旅客航空出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民航發展新格局中,應為民營航空預留發展空間。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要加快建設20個左右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議國家應本著‘公正公平、有所扶持’原則,充分發揮民營航空和中小航空公司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黃楚標表示。(劉韶濱)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董志毅會見北京市副市長崔述強、楊晉柏一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