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州:珠三角機場群與城市群 如何實現合理分工與協調

圖:民航中南管理局局長周毅州在2017中國民航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
5月25日-26日,以“互聯網時代的城市群和機場群:全球航空業發展的新聯通”為主題的2017中國民航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民航中南管理局的局長周毅州先生從珠三角機場群與城市群新協同的視角,與參會嘉賓一道探討了如何實現珠三角群的合理分工與協調。以下為發言全文:
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首都新機場時強調,新機場是國家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力源,機場的內涵和外延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逐漸升級成為社會經濟競爭的核心要素。從全球的范圍看,世界級城市群必定與世界級機場群互相呼應,我們民航和地方政府要秉持這個新理念,適應新的定位,共同推動機場群與城市群的協同發展。
珠三角地區戰略地位突出,毗鄰香港、澳門,經濟發達。2016年生產總值超6.4萬億元,在全國的城市群中位列第二;而且珠三角地區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和重要的發展區域,從珠三角地區的機場群來看,機場群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與城市群功能定位和發展的需求相比,無論在自身建設,還是在城市群協同發展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我想借此機會就如何實現適應機場群發展的珠三角機場群的合理分工和協調談幾點思考。
第一,要借天時,從優化珠三角空域環境入題破局。空域環境是機場群實現合理分工的前提,也是確保機場高效運行的必要條件,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的機場群都有良好的空域環境。但從珠三角空域來看,一是空域資源緊缺,珠三角地區不僅是京港、京廣、京滬航路的匯聚點,而且是聯通港澳、東南亞、澳新和歐美的重要空中樞紐,幾大機場都高度關注空域資源配置,空域資源分配面臨極大的壓力。
二是空域結構復雜,在150公里的直線距離內,分布著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珠海、惠州、佛山7個民用機場,機場群的密度居全國首位,世界罕見;12條跑道縱橫交錯、相互交叉,航班運行沖突風險較高,空域結構性的矛盾成為制約珠三角地區發展的根本問題,導致機場群與城市群發展不相配套。
當前國家推動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決心很大,力度空前,這是珠三角地區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去年珠三角空域精細化改革試點正式啟動以來,珠三角民航憑借著這個“天時”,發展空間迅速放大,運行質量顯著提升。光是廣州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扭轉了2015年不增長的一個勢頭,2016年增速達到8.28%;深圳機場的航班正常率顯著提高,同比大幅提升8個百分點。
目前珠三角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試點進入了深水區,也是實現珠三角地區軍民航融合發展的關鍵期,地方政府可以在相關機場遷建方面加大推進力度,規劃統籌機場合理布局和分工定位。民航管理部門應從珠三角空域整體運行出發,制定空域結構優化方案,提高空域運行效率。航空企業應高效配置資源,完善航線網絡布局,滿足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需求。
第二,要謀地利,在綜合交通體系下,謀求發展定位。綜合交通樞紐是綜合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機場是綜合交通樞紐的核心,從世界范圍看,這一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從國內看,上海虹橋、鄭州新鄭等機場交通樞紐實現了運輸效率的最大化,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從珠三角地區來看,綜合交通體系協同性還不夠強,主要是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交通運輸方式單獨都很發達,但整體看沒有形成相互互補、相互配合、相互支撐的交通網絡格局,交通運輸效率不高,無法為城市群發展提供新動能。
建設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關鍵要打通機場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銜接的最后一公里。從軟件方面看,一是要統一以機場為核心的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的認識;二是要實現中央和地方的規劃統籌,推動綜合交通體系的戰略協同;三是要打破行業之間的壁壘,建立完善溝通協調機制;四是要明確各種運輸方式的定位,協調不同投資主體的關系。
從硬件建設來看,現階段要加快推動機場與高鐵、機場與高速公路網的融合。廣州機場計劃引入廣州、佛山環線,惠莞深、廣清3條城軌,其中廣清城軌連接廣州高鐵與機場,惠莞深城軌將直通深圳機場,機場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機場作為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將更加鞏固。隨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段合龍,深中通道建設不斷推進,珠三角地面交通逐漸完備,將與機場群實現有機結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功能升級,將為城市群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要靠人和,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機場群分工定位是區域社會經濟分工的延續,機場群與區域經濟的緊密結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綜觀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灣等國際發展城市群的發展歷程,往往都伴有世界級的機場群產生,兩者密不可分,相互支撐。
珠三角地區現正處于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時期,需要世界級機場群與之相適應、相匹配。從珠三角機場群發展現狀看,雖然在數量上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樞紐機場之間、樞紐機場與非樞紐機場之間仍以競爭為主,尚未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契合度還要進一步加強。
實現機場群差異化發展,首先要推動樞紐機場發展,當前面臨著兩大主要任務:一是協調廣深兩大樞紐機場定位。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行共市場潛力巨大。從國際航空市場看,光是2016年廣州機場就達到了國際客1358萬人次,同比增長19.5%,深圳機場也達到了223.1萬人次,同比增長34.3%。由此可見,珠三角地區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廣州、深圳兩大機場的發展,建議廣東政府明確各自發展方向,地方和民航可以根據發展定位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二是加大廣州、深圳兩個機場的建設力度。目前兩個大機場均處于改擴建的關鍵時期。從政策方面看,要進一步減政,簡化機場改擴建的審批程序,民航方面已經下放了行政許可項目,大大縮短了項目審批的周期,加快了項目的實施進度。從資金方面看,要進一步拓展機場建設的融資渠道,國務院已經取消企業投資民用機場改擴建項目的核準,我們要加快落實改革措施,鼓勵PPP模式運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樞紐機場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發展非樞紐機場同樣是機場群差異化發展的重要內容。新常態下,廣州、佛山同城,廣清一體、惠莞深一體化快速推進,珠三角地區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珠海、惠州、佛山等非樞紐機場要主動適應、順勢而為、準確定位、協調發展,地方政府和機場可以考慮從股權整合、管理融合、市場配合等深層次方面,加強相互之間、以及樞紐機場之間的統籌協調,通過差異化發展路徑,形成發展合力,提高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的契合度。
從體來看,通過珠三角機場群的合理分工和協調,實現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的新協同,不僅是民航業,也是地方政府推動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抓手。我們將與相關各方共同努力,堅持運用改革思維,創新機場群發展模式,加快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進程,為推動國家戰略實施貢獻力量!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周毅州:珠三角機場群與城市群 如何實現合理分工與協調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