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座椅里有“大學問”
●飛機座椅在使用前要經(jīng)過大量測試,動態(tài)測試是其中關鍵一項。
●動態(tài)測試的理念與汽車行業(yè)類似,也要考量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飛機座椅的安全性還體現(xiàn)在阻燃性上。
●如今,在安全的前提下,座椅的舒適度和智能度也在逐步提升。
乘客對某架飛機印象的好壞,在很大限度上取決于對飛機客艙及其設施的感覺,飛機座椅就是其中重要一項。為此,飛機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在飛機座椅設計研發(fā)上下了很大功夫,讓座椅里也充滿了智慧。
作為飛機客艙的重要部件之一,安全性自然是放在第一位的,飛機座椅要達到一定的安全標準,且具備一定的保護功能。為了使座椅滿足飛機制造商的要求并符合局方取證標準,飛機座椅制造商會對其產(chǎn)品進行大量的測試,包括靜態(tài)、循環(huán)、動態(tài)和耐火測試等。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動態(tài)測試。
動態(tài)測試是確保飛機上乘客安全并符合局方規(guī)定的最高標準的重要步驟,試驗結果直接影響飛機座椅能否被批準使用。這類實驗似于汽車行業(yè)中的碰撞測試。拿賽峰航空座椅公司的操作實踐來舉例,通過不同減速級的彈射器——9g(重力單位)、14g、16g、18.4g和30g,賽峰航空座椅公司能夠以46公里/小時的速度推動搭載仿真假人的飛機座椅。
為滿足測試要求,賽峰航空座椅公司還會對座椅進行多項測試后檢查。首先,必須確保沒有任何破損。在測試期間和之后需進行眾多測量工作,相應結果不得超過最大變形容限,以達到通過測試的標準。其次,仿真假人上還裝有傳感器,其讀出的數(shù)值必須低于致死閾值。這些測試理念也與汽車行業(yè)相同,因為其根本上關系到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例如,HIC(頭部傷害指標)值必須低于1000。形象一點兒地做個類比,拳擊手一記上勾拳的HIC值大概為500。
一般而言,在座椅認證測試中乘客的頭部會首先接觸椅背,之后貼著椅背滑落,但存在缺陷的座椅系統(tǒng)可能造成其他傷害。
大家都知道,飛機在急速減速和降落時,由于飛行加速度發(fā)生變化,乘客身體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力。沖擊力如果超過人體承受極限,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此時,如果能將人體所受到的沖擊力轉移到其他物體上,那么就既能保護乘客,又不影響飛行。于是,工程師設計出吸能式座椅,來充分保護乘客的安全。在吸能式座椅的椅腿結構中,有一個能拉伸的吸能器。當吸能器被拉伸時,可以吸收由座椅傳向地板的部分過載,保護座椅上的乘客。
此外,飛機座椅的安全性還體現(xiàn)在阻燃性上。為了防止在飛機發(fā)生事故時因座椅起火而危害乘客安全的情況出現(xiàn),飛機制造商將阻燃性能列為座椅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使飛機座椅更加舒適,就成為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乘客乘坐飛機,短則個把小時,長途飛行則要十幾個小時,因此就要通過精良的設計盡量緩解旅客的疲勞感,提高座椅的舒適度。
飛機座椅的靠背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乘客的坐姿和人體曲線,讓其更契合脊椎的生理曲線。為了增加舒適度,飛機座椅通常還可調(diào)節(jié)一定的角度。經(jīng)濟艙座椅因為空間有限,可調(diào)角度比較小,而商務艙和頭等艙的座椅則更加舒適,大多能夠實現(xiàn)完全平躺,并通過科學多樣的排列方式使空間得到充分應用。
隨著客艙智慧程度的不斷提高,飛機座椅也成為展示的重要載體,安裝在座椅上的電子娛樂系統(tǒng)愈發(fā)豐富,座椅的調(diào)節(jié)方式也更加智能化。有企業(yè)研發(fā)出新型概念座椅,旨在改善中短途航班乘客的乘坐體驗。通過應用程序分析傳感器收集的數(shù)據(jù),智能座椅可向乘客發(fā)送消息,以便他們更加舒適地乘坐航班。比如,建議他們起身并在艙內(nèi)移動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或進行伸展等;乘客還可以選擇特定的座椅模式,例如按摩、睡眠或用餐,而這些都可通過App來調(diào)節(ji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圖說空港:重慶美女密集 機場女神扎堆兒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