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北京新機場配套工程
距離北京新機場80公里的順義區李橋鎮,呈扇形排列的3座已經封頂的主體建筑被綠色的鋼板整齊包圍著,正在進行著二次結構施工。在這里,每天有400多人緊張忙碌著。這就是最近北京新機場最遠的空管配套工程——華北空管局新終端管制中心。
“三地四場”統一指揮
2019年北京新機場投入運行后,新終端管制中心將為首都機場、北京新機場、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起降航班提供中低空進近管制服務,此處也將成為京津冀地區民航空管保障的“大腦”。
“比如飛往四個機場的航班怎么飛,從新機場起飛的飛機如何上升至高度巡航高度,從四面八方飛往四個機場的飛機怎樣排隊準備降落……都是在這里完成的。”業內人士表示,該中心啟用后,將實現京津冀空管運行的協同管理。
據預測,北京地區航空客運需求量2020年為1.4億人次,2025年為1.7億人次,2040年為2.35億人次,如果再加上天津和河北的航班需求量,總量將更加龐大。旺盛的出行需求,需要大量的航班來滿足,而航班量的增長勢必需要更強的空管保障能力。
“通過設置首都、新機場進近管制區分別劃設多個功能不同的管制扇區、新辟進出港點、新辟與之配套的航路航線等措施,以滿足京津冀地區旺盛的航空用戶需求。”華北空管局局長文學正介紹。
此外,華北空管局將加強統籌規劃京津冀地區的空域,盡量爭取兼顧各方。
“通俗來說,空域緊張就是不管地面修多少條跑道,但空中通道就那么幾條,在空域有限的情況下,地面修再多跑道,飛機也飛不上去。”業內人士表示,首都機場現有3條跑道,連接著國內外200多條航線,卻只有11個空中進出口,空域緊張成為了每個大型機場發展的“緊箍咒”。在此情況下,只能通過統籌管理,盡量兼顧“三地四場”的發展需求。
不為人知,需要更多協調
正因上述種種因素,新終端管制中心的建設和啟用備受業內關注。但是與其他北京新機場工程相比,在業外,這個工程卻沒那么高的“知名度”,相應地協調起來也需要“更多解釋”。
“我去各個單位跑手續,基本到了以后第一件事都是解釋這個工程是北京新機場的配套工程,因為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在離新機場那么遠的地方還有這么個工程。”華北空管局建設指揮部金達說。這個94年出生的北京小伙,剛大學畢業就參與到這個世紀工程的建設中。
金達說,雖然專業是土木工程,但是在學校里并沒有學過“怎么辦手續”。“現實給我好好上了一課。辦理手續是一件特別繁瑣的事情,有的時候同一個部門的不同人掌握的標準還不一樣,上一次可以不代表這一次可以” 。
對于北京市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子乙組十項全能冠軍的金達來說,奔波在工地、單位和各個部門之間,在體力上幾乎難不倒他,但是會 “心累”。“有的時候遇到態度強硬的,覺得很郁悶” 。在一次次碰壁中,金達逐步成長,現在不僅能從容面對這樣的情況,工作效率也越來越高,經他辦理的各項證件已經有六七個了。
4個月省下2700萬
自2017年7月18日開工以來,雖然由于雷電預警、暴雨預警、大霧預警、空氣重度污染等停工81天,但新終端中心而言,不僅進度沒落后還往前趕了一步,非常不容易。這樣離不開新終端建設主要項目負責人詠松的前瞻性。
詠松是內蒙古空管分局工程師,參與過呼和浩特市白塔機場塔臺、首都機場西塔臺、北京區域管制中心建設,可是工程建設專家,為了北京新機場終端中心的建設,被借調到北京工作。
新終端工程有1500多張圖紙,每一張詠松都仔細看過,而且還經常翻看。
“圖紙就是任務書,工程建設就是把圖搬到室外,如果連圖紙都不熟悉,就是不了解任務,怎么做的好工作。”這個在工程建設領域有著30多年工作經驗的老手,雖然不善言辭,但在工地,只要跟施工方說起工程,就會滔滔不絕,他認為應該盡可能把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在前期完成了。
2016年8月,在新終端工程開工前,根據設計圖紙,需要將工程地塊大面積填方,約27萬立方米,靜置4個月后才能進行常規的基礎施工。而4個月的工期對于北京新機場工程建設彌足珍貴。
詠松看完圖紙后,覺得設計方案有些保守,經驗豐富的他覺得方案還可以優化。于是,他找到北京新機場空管工程總指揮長董守杰說了自己的想法。董守杰當即同意尋找優化方案。
于是,詠松回到呼和浩特,把方案分別拿給不同的三家設計院的專家論證,專家都同意詠松的看法,認為方案確實可以修改,不會對工程造成影響。回到北京后,他又找了三個專家進行論證,結論與之前一致。
有了底氣,詠松召集了設計單位和業內專家,召開方案論證會。與會多方最終達成一致,對方案進行了優化,四個月的工期找回來了,后期經過核算,詠松這一“提前”,還直接為工程省了2700萬施工費用。
6月20日,新終端中心的主設備用房將提前交付使用。
明年6月,新終端中心將試運行。“四地三場”終端管制席位和軍民航聯合席位都將入駐。
一個新的“大腦”正在構建中,一個新的未來正在期待中。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瀘州云龍機場今日正式校飛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