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機場:首次運用HUD技術保障航班正常運行
9月23日,哈爾濱出現大霧天氣,嚴重影響了進出港航班正常運行。當日6時06分,哈爾濱機場啟動基于平視顯示器(Head-up Display,以下簡稱“HUD”)低能見度運行程序的指令,全力保障航班運行安全。這是哈爾濱機場自2019年獲局方批準以來,首次運用HUD技術在低能見度條件下起飛。
HUD是飛機平視顯示器英文翻譯的簡稱(Head-Up Display),是一種機載光學顯示系統,可使飛行員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保持平視飛行狀態。即使天氣條件較差,飛機在起降時遭遇大霧天氣,飛行員按照HUD提供的精準拉平引導可以精準完成“盲降”。
23日凌晨,哈爾濱機場機場出現大霧天氣,直到6時大霧仍然沒有消散。跑道能見度200米,跑道視程275米(RVR275),無法滿足跑道視程400米(RVR400)的航班最低起飛標準。恰逢早間流量高峰,為保障旅客順利出行,哈爾濱機場現場運行指揮中心密切注視天氣變化,嚴格按照相關工作程序進行通報。6時06分,哈爾濱機場正式啟動平視顯示器HUD特I類運行及RVR(跑道視程)150米起飛運行程序。山東航SC8794(哈爾濱-濟南-廈門)率先應用該程序安全起飛,隨后長龍航GJ8659(哈爾濱-十堰-海口)符合資質條件的航班陸續出港,有效緩解機場部分保障壓力。期間,哈爾濱機場現場運行指揮中心指揮室加強與空管塔臺、氣象、機坪塔臺等部門的溝通,時刻關注航班運行保障情況,做好信息通報。7時15分,跑道視程穩定在400米以上,隨后終止HUD特I類及RVR150米起飛運行程序。啟動程序期間共保障出港航班12架次。
此次HUD低能見度運行程序的啟動,是HUD技術在哈爾濱機場的首次實際應用,創造了新的低能見度起飛紀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也為今后低能見度機場運行保障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上饒機場優化工作流程 嚴格落實秋冬疫情防控要求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