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航班:如何變“眾口難調”為“交口稱贊”?
近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在北京舉辦了首期航空食品高級研討班,內容涵蓋航空食品安全與標準、服務與品牌建設、民航發展歷程等,旨在讓“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觀念深入人心,提升航空服務品質,保證航空食品安全。
乘飛機出行,誰都希望能夠在萬米高空大快朵頤,享受一頓美味的航空餐。可以說,航空餐的廚師是藝術家,他們精心制作的餐食就是藝術品。從這個意義上講,航企需要把客艙服務與配餐服務更加緊密地結合,打造中國特色的航空餐飲品牌,傳播中華飲食文化之美,給旅客帶來舌尖上更美味的體驗。
近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在北京舉辦了首期航空食品高級研討班,以推進和提升航空食品服務質量為目標,交流在航食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理念。機上餐食是民航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航的餐食發展到匯聚天南海北、新鮮豐富的美味佳肴,只用了短短30年。現在,旅客在民航航班上既可以吃到方便、安全的餐食,也能享受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這得益于航企對餐食品質的重視,以及餐食制作、存儲、加工技術的進步。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隨著民航旅客構成的日益復雜,人們對餐食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化、個性化。為豐富機上餐食,滿足不同旅客的用餐需求,給旅客提供更好的飛行體驗,航空公司對餐食的重視與提升,應一以貫之,常抓不懈。一方面,要不斷完善餐食服務鏈條,在生產過程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基礎上進行餐食創新;另一方面,應注重餐食個性化,發掘餐食背后的人文內涵,以食傳情,以食增色。
美食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往往不是因為山珍海味的食材,而是因為制作者背后的用心——用心為旅客著想,用心琢磨旅客的偏好,用心準備每一道餐食——才能讓“眾口難調”變為“交口稱贊”。例如,自2016年起,海航在其遠程國際航班上配備乘務員廚師,對有豐富國際航線飛行經驗的乘務員進行嚴格的技能培訓,要求乘務員對食材處理、烹飪技巧有深刻理解,能夠根據旅客的個人口味推薦餐食,這就為乘務員把握旅客用餐喜好,提供恰到好處的餐食服務,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隨著民航大眾化的推進,不僅頭等艙、商務艙的美食要獨特有味,很多旅客對機上餐食都十分重視。機上各個艙位的餐食是否美味,關系到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與服務評價。因此,航企除了在頭等艙、商務艙提供精致美食外,對于經濟艙的餐食也應用心,不能讓餐食成為服務的短板。此前,東航就在京滬等精品航線上,為經濟艙旅客提供與兩艙旅客一樣事先拿菜單、了解餐食品種再點餐的服務,打造“媽媽的味道”系列,提供在客艙加工后仍能保持口感、具有海派特色的家常美味餐食,使餐食成為東航“上海品牌”的一部分。
民以食為天。機上餐食有新意,有品質,有誠意,才能讓旅客有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對空中旅行更加向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女孩突發求助信息!山航助力母親確認女兒安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