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管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
近日,為改變目前飛行計劃、動態固定電報等飛行數據管理分散的局面,以及為飛行流量管理、空管自動化系統和運行數據統計分析提供統一可靠的基礎數據,民航空管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 這標志著民航空管飛行計劃集中處理改革穩步走向深入。此次,民航局空管局將華東飛行計劃集中處理系統升級擴展成為全國飛行計劃集中處理系統,將其建設全國飛行計劃集中處理中心,將極大的提高運行效率和減少人工失誤的可能。
據悉,全國飛行計劃集中處理將原先由各機場負責處理的飛行計劃"作坊式"生產模式,轉變為利用先進生產工具規模化生產的"工廠化"生產模式,有利于提升民航安全監管、航班正常和服務水平。通過應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全國飛行計劃集中處理將飛行計劃的人工處理率降低到9%以下,提高了運行效率;同時管理模式將進行創新,將當前分散受理、分散處理和各自分發的傳統管理模式,變更為集中受理、集中處理和統一分發的高效的統一管理模式。從試點效果來看,不僅飛行計劃數據質量有了大幅提高,而且明顯實現了減員增效的目標。
圖 1 車進軍局長等領導為飛行計劃集中處理中心揭牌
圖 2 飛行計劃中心領導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
目前飛行計劃集中處理中心目前各項任務正在按照計劃推進,具體如下:
2016年6月16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完成了整個華東地區44個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2016年12月28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完成了整個東北地區25個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2017年4月12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完成了整個新疆地區18個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2017年4月26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完成了整個西北地區22個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預計2017年5月24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將完成西南地區41個地方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預計2017年6月7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將完成華北地區29個地方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預計2017年6月28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將完成中南地區24個地方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到2017年6月30日,飛行計劃集中處理中心將完成全國203個民航以及軍民航合用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工作。
預計2017年9月6日,11月8日,12月13日,飛行計劃處理中心將陸續完成西南、華北和中南地區其他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
到2017年12月31日,飛行計劃集中處理中心將完成全國235個民航以及軍民航合用機場飛行計劃的統一受理、處理和發布工作。
全國飛行計劃集中處理完成后,預期達到如下的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
1.大量節約人力成本。飛行計劃處理中心采用最先進的自動化系統,人力資源效率大大提高,減少民航飛行服務人員需求近500余名,按照稅前20萬年薪計算,每年可以為空管局節約人力資源成本近1億元。
2.大量減少人工勞動。飛行計劃處理中心采用最先進的自動化系統,自正式運行以來,計劃處理中心共處理AFTN電報1000萬份,人工處理率不超過3%;處理SITA電報超過1300萬份,人工處理率不超過4.3%;日均拍發出港領航報5700份,人工拍發率不足3%。而在之前,大多數地區電報100%是人工處理的。
3.減少系統投資成本。空管局統一組織研發了最先進的飛行計劃處理系統,各地區除硬件和集成費用外,無需軟件費用,無需進行低水平開發,根據估算每個分局站部署飛行計劃集中處理全套系統成本下降到150萬以內。某些地區,僅一個或者幾個機場軟硬件的投資成本就超過幾千萬。
4.方便航空用戶計劃申報。所有具備SITA網絡的航空公司僅需要向飛行計劃中心兩個地址提交飛行計劃即可,以往航空公司需要面向很多站調地址。
5.統一規則標準和程序。以往航空用戶需要面對不同的飛行服務報告室不同的規則、標準和程序,以后只需要按照飛行計劃處理中心的規則、標準和程序執行,標準和程序的統一使的航空用戶更加便捷和高效。
6.統一的管理和監督。飛行服務報告室的角色類似于各電信營業廳,飛行計劃處理中心更加類似于“10086”,隨著中心的建立以往可能存在“臉難看、門難進”等現象將有效的得到約束和監管,可以為航空用戶提供更加真情的服務。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廣東機場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克儉一行拜會西部機場集團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