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QAR譯碼員 每天譯碼監控500個航班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飛行員的每一項操作,口中喊出的每一項指令都會在他們的手中轉換成為數據;把這些數據收集、分析后,他們會為飛行員每次飛行進行評價;飛行員是否按照標準程序飛行、進近是否穩定、落地是否過重、起飛是否平穩……他們會把飛行員這一項項操作通過數據轉化,繪制出一段段動畫模擬飛行,他們就是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安全信息分析評估單元的譯碼員們。
QAR譯碼員 每天譯碼監控500個航班
早上8點45分,楊陽提前出現在航空安全管理部的部門晨會會場做準備,8:50,其他同事們準時出現在晨會上,“各位領導、同事,現在開始開晨會,我向大家匯報一下昨日的安全信息。”楊陽匯報了前一天的工作情況,之后跟次日的值班員張慶航完成了交接班。
“我們每天早上9點交接班,8點50分會固定開一個晨會,把前一天的工作進行交接。”安全信息分析評估單元經理王群寧說。他們單元一共有6個人,上1休2。QAR譯碼、信息評估以及艙音監聽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我們的工作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很簡單。”王群寧說。
1995年,王群寧成為山航的第一代譯碼員,從事譯碼工作22年的王群寧告訴筆者,QAR其實相當于飛機黑匣子(FDR)的U盤。QAR是Quick Access Recorder(快速存取記錄器)的簡稱。因為黑匣子的數據平時難以調取,飛機一落地打開艙門后,飛機上的無線設備就會自動將飛行過程中記錄的所有數據傳輸到地面服務器,服務器會將數據再傳輸到譯碼服務器。“這時我們譯碼員就會將二進制語言轉化為人類語言,對飛行員飛行操作各個細節進行評價。”王群寧說。
張慶航告訴筆者,他們每天要對500多個航班進行全過程譯碼監控,對譯碼監控發現的每一條偏差信息都要及時核對,及時發布。同時對值班過程中收集到的各類安全信息進行核對、發布。
“飛機的飛行時間、高度、速度、飛機姿態、起降的上下仰角和左右坡度,發動機的轉速、溫度等,都需要我們去翻譯并處理。”楊陽說。每天他們要譯碼500多個航班,每個航班的每一個動作都要進行評價,比如飛機落地重了;飛機起飛仰角太大了。這樣不斷督促飛行員改進飛行品質。
把枯燥的工作做到極致 譯碼監控率達99.99%
據了解,國內民航業QAR數據監控平均率為96%,而山航卻達到了驚人的99.99%。“從96%到99%,我們的譯碼員們付出了很多,而從99%到99.99%,就需要他們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努力。”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張建說。
“我們的工作其實很簡單,也很枯燥。”張慶航說。每天都對著電腦重復做著同樣的工作,面對龐大的飛行數據,把它們轉換成一段段具體形象的飛行姿態,時間久了難免會覺得無聊。張慶航說,雖然會覺得枯燥,但他覺得自己所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通過數據的轉換與分析,我們能夠為飛行員更好的飛行提供幫助與支持,乘客乘坐飛機就會更安全。”張慶航說。
山航是國內首批安裝無線QAR設備的航空公司之一,絕大部分的QAR數據都可以自動傳送到他們的電腦上,但有時也會出現個別機場信號較差,數據沒法及時傳回,這時候值班員就會及時聯系當地的機務,到飛機上把數據下載下來傳給他們。“對我們來說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但對整個山航來說決不能因為我們偷懶而落下任何一架飛機的QAR。”張慶航說。
一年評估信息3800條 再小的問題也要反饋
信息評估是安全信息分析評估單元的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2009年,山航建立SMS(安全管理體系)平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管人。”張建說。人的因素對安全影響越來越大,飛機發展這么多年,飛機本身已經很可靠,絕大部分飛機事故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
張建告訴筆者,員工信息報告是SMS平臺中的一塊重要組成模塊。“看得到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大量不能及時發現的問題隱藏在我們身邊。”張建說。山航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專屬的SMS平臺賬號,員工可以通過SMS平臺報告平時工作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可實名可匿名。
安全信息分析評估單元的羅琦專門負責收集、分析評估SMS平臺上的安全信息。“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各個部門、崗位的同事的報告。”羅琦說。2016年,通過SMS平臺總共收集到信息3800余條,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關于安全方面的。每天面對大量的信息報告,羅琦都會仔細地逐條收集、分析。“也許一條不起眼的員工報告就能夠消除一個安全隱患。”羅琦說。安全隱患零容忍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工作原則。
“無論員工反映怎樣微小的問題,都一定會有回復。”張建說。對主動報告信息的員工,每年都會有一定的獎勵政策,對自愿報告類事件不處罰,對主動報告的強制報告事件視情減免處罰。
艙音監聽有“神器”
在王群寧他們的辦公室里,有3臺“重要”的電腦,其中一臺是用于QAR數據分析,另一臺用于飛機飛行姿態的模擬,而第三臺電腦則是用于艙音監聽。
“艙音監聽就是對飛機駕駛艙內的聲音的監聽。”王群寧一邊說一邊打開了一段艙音。“您聽,這就是這個航班在飛行過程中駕駛艙內飛行員的真實聲音,我們要找出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關鍵節點的標準喊話。”王群寧說。因為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噪音很大,每一段艙音都需要他們仔細去聽。有時聽久了耳朵會受不了。
“以前飛機少,每個航班每個航段我們還能都去聽一聽,可如今我們山航有超過100架飛機,每個航段都全程聽下來已經不現實了。”王群寧說。為了更好地監聽艙音,提高飛行品質,山航航安部與中國航空科學院聯合研發了一款名為“艙音大師”的軟件。
“這可是個‘神器’。”王群寧說。其實聽艙音只需要聽取飛機飛行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節點。“像起飛、爬升、下降、落地這幾個節點是最關鍵的。”王群寧說。艙音大師能夠通過系統自動截取這幾個關鍵點,每個航班從原來的10小時艙音縮短為5分鐘。“我們只需要聽關鍵節點時飛行員有沒有按照標準程序喊話即可。”王群寧說。因為是共同開發,他們還擁有艙音大師30%的知識產權。
“不管是QAR數據監控、信息評估還是艙音監聽,這都是一些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工作,但他們是一群有激情有責任感的年輕人。”張建這樣評價這個默默付出的團隊。“我們的付出不一定能夠有直觀的體現,但如果能規避一起事件,可能就會給旅客、給公司避免巨大的損失。”王群寧說。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祥鵬航空與綿陽機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