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款自主研發噴氣客機ARJ21-700飛機全球首次定檢背后
2017年2月8日,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噴氣客機ARJ21-700飛機在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全球首次定檢,中國商飛、成都航空、山東太古三方派出近150名工程技術人員,歷時3個月,檢查維護飛機1200多項內容,最終圓滿交付。
技術國際領先 山太組建30人核心團隊
“在單通道飛機的定檢維修方面,我們可以說是國際領先水平。”ARJ21-700飛機定檢項目總負責人,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光耀說。
楊光耀的自信來源于山東太古多年來豐富的飛機維修經驗以及成熟的技術團隊。
據了解,山東太古成立于1999年,為山航集團、港機、廈門太古、北京華凱四家合資企業,山航為控股股東。山東太古主要業務包含飛機大修、改裝、航線服務、工程支持等。楊光耀告訴筆者,山東太古已經完成了四千余架各型飛機的C檢及以上級別的定檢、大修及重要修理與改裝,具有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維修資質和許可。因此,對于ARJ21-700,不論是基礎維護還是大型定檢,山東太古從上到下充滿信心。
即便如此,在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楊光耀坦言內心還是有些忐忑。“這畢竟是咱們國家的首款噴氣支線客機,備受全球民航業矚目和社會的關注,因為是全新的機型,包括維修手冊在內的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都需要在定檢期間進行多次驗證。”楊光耀說。
既然是第一次,就要制定詳細的定檢方案。
楊光耀告訴筆者,為了更好地保障ARJ21-700飛機首次定檢(C檢),山東太古專門成立國產飛機技術開發組,組建了30余人的ARJ21-700飛機定檢核心團隊,成員全部由政治素質過硬、技術能力優秀的頂尖工程師組成。“我們還專門派出團隊到商飛去參加ARJ21-700飛機的機型培訓。”楊光耀說。
經過前期8個多月的準備,山東太古順利取得民航局頒發的ARJ21-700飛機的維修許可證。
有了許可,意味著山東太古具備了ARJ21-700機型的維修資質,2016年11月7日,成都航空的一架注冊號為B-3321的ARJ21-700飛機飛抵濟南,11月8日飛機進入山東太古機庫,正式進入C檢程序。
歷時3個月 絕對不放過任何細節
為什么C檢工作周期超過3個月?面對這一問題,楊光耀坦言,因為是新機型的首次定檢,包括飛機維修手冊、飛機維修工具、設備等在內的所有內容都是全新的,即便是國外成熟的飛機制造商,在推出新的機型時也要經歷這樣一個略顯漫長的定檢過程。
“大到飛機發動機小到客艙座椅,在飛機定檢期間都需要去檢查維護。”楊光耀說。ARJ21-700飛機的首次C檢,總計超過1200項檢修項目,每一項都需要工程師們逐一驗證。“此外,我們也要驗證維修手冊的可執行性。”楊光耀補充說。
據楊光耀介紹,一架飛機正常的C檢需要70-80人參與,而本次ARJ21-700飛機的C檢,山東太古派出100多人的團隊。“從事這一行業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航空報國夢。”楊光耀說。他一直在盼著有一天山東太古能夠為國產飛機提供支持,為中國人自己制造的飛機提供檢修,這也是所有機務人的心愿。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心愿,山東太古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這一次C檢,每個人都把它當做最為重要的工作,山東太古確立“不計成本、不計投入、不計代價”的原則,將保障此次定檢作為首要工作任務,所有參與定檢工作的人員都展示出極強的政治榮譽感和責任感。
據了解,山東太古在這次C檢期間,共執行SB(Service Bulletin)140多項,按照國際化標準對ARJ21-700飛機執行了大量的檢查、勤務和測試工作,為飛機做了一次全面體檢。“執行嚴格的檢查和高標準的維修質量,是為了保障飛機在投入運行后具備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持續的飛行安全,維護質量的高低對飛機的安全非常關鍵。”楊光耀說。
建立微信群 實時共享
據了解,C檢是飛機使用一段時間后,集中完成的一次航空器常規檢修,除了飛機基礎的檢修工作外還需打開飛機各個部位蓋板進行涉及面較深的功能檢查和維護。
C檢作為工作量較大的定期檢修工作,歷來受到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廠家的重視,尤其對于新機型的首次C檢,非例行維修工作較多、沒有實際經驗可供參考、人員對機型的維修工作還不是特別熟悉,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飛機制造廠家都會派遣人員至維修現場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
本次ARJ21-700飛機的C檢,制造商中國商飛派出了40余人的團隊進駐山東太古提供支持,飛機所屬航空公司成都航空也派出十余人的機務與飛行員團隊參與定檢。
山東太古工程師周福偉全程參與了ARJ21-700飛機的首次全球定檢。有著多年機務維修經驗的他負責為飛機定檢提供技術支持。
在定檢期間,周福偉發現ARJ21-700飛機客艙噪音隔音材料可以改進,他第一時間與制造商中國商飛取得聯系,提出了在隔音層加裝玻璃棉的改裝方案,方案很快得到了對方的認同。
“國產飛機在維修定檢方面有它天然的優勢。”周福偉說。因為是國產制造商不存在時差等差異,在信息傳遞上相比國外制造商要方便得多。周福偉告訴筆者,他們與中國商飛、成都航空的技術團隊建立了專門的ARJ21-700飛機定檢微信群,除了通過正式的郵件溝通外還可以通過微信實時分享。
航材、工具 拒絕“掉鏈子”
鄧子希是山東太古供應部航材計劃采購員,他們部門負責為ARJ21-700飛機定檢期間所需的航材、工具設備提供支持。
“當時接到ARJ21-700飛機的定檢任務后,我們專門開了準備會。”鄧子希說。因為是全新的國產機型,定檢所需的工具、設備等都與國外飛機有所不同,鄧子希列出了100多項工具清單,他專門跑到了上海去逐項核對工具。“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開工前需要用到的工具全部就位。”鄧子希說。
但隨著定檢任務的開展,有大量的非例行工作出現,這就意味著有很多新的工具、設備需要保障。
鄧子希第一時間聯系制造商,在最短的時間內調來了需要的工具,對所需的每個工具他都做到了如指掌,他把這都歸結于前期的準備充分。“去實地看了心里就有底了,這是咱們自己的飛機,決不能掉鏈子耽誤進度。”鄧子希說。
在航材保障方面,本次定檢的山東太古航材供應部門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山東太古供應部材料控制員布乃偉說,在ARJ21-700飛機定檢期間,他們巧妙地利用“反推”原理化解了一次航材件號不一致的問題。
據布乃偉回憶,定檢期間,制造商提供的一個航材件號與航材供應商給出的件號不符,而該航材針對ARJ21-700飛機的件號又有所區別。一時間布乃偉跟他的團隊拿不定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件號。“沒法確定件號就沒法提供航材保障,就會耽誤飛機定檢的進度。”布乃偉說。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布乃偉想到了通過反推件號來查找出所需的航材。經過多方核實,該件的原廠件號山太有替換件號,通過反推國外飛機制造商的件號最終找到了這件航材。“畢竟是全新的機型,各個方面都需要不斷地提高完善,人員的經驗也會隨著未來一次次的定檢變得越來越豐富。”布乃偉說。
最終,經過3個月的精心維護和細致檢查,2017年2月8日,山東太古完成了ARJ21-700飛機全球首次定檢項目,舉行了隆重的交付儀式。民航局、中商飛、成都航空和山東太古四方領導出席了本次儀式,并致辭祝賀首檢圓滿交付。
“未來隨著ARJ機型、C919機型的不斷發展,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商飛全面合作,助力‘中國制造’,讓咱們的飛機飛出國門、飛向全球。”楊光耀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澳航:最老5架747將退役 再見了空中皇后!
- 下一篇:返回列表